近期頻繁發生的美方指責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事件表明,雙方在技術壁壘的解決以及協商溝通方面仍需努力。
“如果說是某些中國食品被美國FDA退回,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如此大批量批次的食品被退回,很難擺脫是技術壁壘的問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食品安全方面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咨詢時如此說道。
據了解,美國技術標準和法規數量多,層次分明,在食品安全、衛生方面,有關的法律包括《食品、藥品、化妝品法》、《公共衛生服務法》、《公平包裝和標簽法》、《茶葉進口法》、《嬰兒食品法》等。美國的這些標準和法規在美國食品行業中實施,對發展中國家形成了眾多的技術壁壘:食品標簽制度,此外還有綠色環境標志制度等。這些制度要求嚴格,一些發展中國家很難達到其要求。
中國政府一直就很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并正視問題和解決問題。國家質檢總局近日決定,從2007年9月1日起,所有經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檢疫合格的出口食品,銷售包裝和運輸包裝上均加施檢驗檢疫標志。
在注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同時,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并沒有放棄與美國相關機構和組織的溝通工作,一直采取共同協商溝通解決問題的積極姿態。
6月29日晚,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曾與美衛生與人類服務部長萊維特以及美FDA有關官員舉行電話會議,并明確表示:中方每年同樣從美國進口的食品中檢出許多批次的不合格食品。對這些問題,中方都是本著合作精神,進行了妥善處理。
另據國家質檢總局網站透露,7月11日,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在京會見了中國美國商會董事會副主席吉莫曼一行。針對國外個別媒體惡意炒作中國出口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雙方一致認為,個別企業、個別商品的問題不能說是中國商品總體的質量問題,不要因貿易中的個案影響中美雙方貿易健康發展的大局。
遭質量質疑及技術壁壘粵水海產品對美出口下跌近八成
由于產品質量屢遭質疑以及技術壁壘提高,今年上半年,廣東對美國出口水海產品5976噸,價值12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別下降76.6%和79.2%,出口平均價格為2008美元/噸,下降11.6%。
上述數據由拱北海關最新發布。數據還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出口水海產品7萬噸,價值1.3億美元,分別下降28.8%和38.1%。
拱北海關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廣東省以一般貿易方式對美國出口水海產品4132噸,下降82.3%;以加工貿易方式對美國出口水海產品1843噸,下降16.1%。
成量出口的只有鹽腌墨魚及魷魚和凍羅非魚兩種商品,出口分別為2196噸和2021噸,分別下降14.4%和79.2%,合計占同期對美國出口總量的70.6%。廣東省過去出口美國的主要商品凍蝦,出口量從去年同期的546噸萎縮到今年的5噸。
海關統計分析專家指出,今年上半年廣東省水海產品對美國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產品質量遭質疑,市場份額迅速流失。2006年7月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及加拿大食品檢驗署通報我國出口水產品藥殘問題,以及11月份接連發生的“多寶魚”、“孔雀石綠”事件,給我國水海產品聲譽蒙上陰影,致使出口美國市場迅速萎縮。
另一方面是因為技術壁壘抬高出口門檻。今年一季度,美國沃爾瑪和達登連鎖餐飲集團要求,所有蝦類產品必須滿足《最嚴謹的水產養殖規范》。該要求從技術角度對出口美國水海產品構筑了一道貿易壁壘,嚴重影響了廣東水海產品的出口。
海關統計分析專家還談到,水海產品品質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水海產品出口的瓶頸。6月28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宣布,美國將暫停從中國進口鯰魚、巴沙魚、蝦、鯪魚和鰻魚5種水產品,直到證明這些產品符合美國的安全標準為止。
這將嚴重影響廣東水海產品對美出口,美國的做法已引發連鎖反應,在美國宣布禁令之后,歐盟國家也宣布將對這些產品實行嚴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并展開相關調查。其他國家也可能繼續效仿,對我國出口水海產品進行更大范圍的調查,使得我國水海產品出口步履維艱,水海養殖業將受到沉重打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