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鷗圍繞的海上三文魚網箱
中國水產頻道讓獨家報道,九月的一個周日早晨,蘇格蘭高地西岸浩瀚的Melfort海灣里風雨交加。年過六旬的某三文魚養殖公司總裁莫里斯先生興致盎然的陪著我們在海面上顛簸了兩個小時,熱情自豪的帶領我們參觀他的三文魚養殖設施。
瑟瑟寒風中回到岸上的我們被迎進一并排開的幾間簡易房里。莫里斯先生經營的這家公司主要養殖三文魚、大西洋鳙鰈和鱒魚,在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均有投資。而就是這樣一家經營跨國業務達數十年之久的公司,低調地將總部蝸居在這幾間極其簡樸的輕型板房里。因為是周末,除了莫里斯先生夫婦倆,公司里沒有其他員工。老先生給我們倒上熱茶,端上一盤他老伴烤的蛋糕,一邊打開電腦,一邊開始介紹公司情況。
不少觀察中外水產行業之異同的業內人士都提過我們和國外同行之間的差距:核心技術、設備系統、人員專業素養等方面皆有大大小小的距離。同時,來自國內行業鏈各環節的抱怨也不絕于耳,皆在慨嘆國內行業各自為陣、只為一時私利、窩里斗等弊端。這種行業大環境之下,即使優秀的技術和產品也似乎難以發揮其應有的貢獻,無法真正為行業創造價值。
從一個外行“看熱鬧”的角度,今天中國的水產養殖行業在我眼里猶如一個青春期少年,他有蓄勢待發的冒險精神,也有日益強壯的四肢體魄,但是與蓬勃生長的體量和腦力發育不相匹配的,也許是不盡成熟的心理。這樣的心理反映在一個行業的成長上來講到底意味著什么?帶著這樣的困惑,我試圖在莫里斯先生的娓娓道來中去探尋另一種答案。
檢查網箱設施 莫里斯先生向我們展示飼料倉
一場行業的“答辯”
莫里斯先生向我們展示的PPT中很多內容涉及養殖場選址申訴的問題,見我們略顯困惑,老先生立刻解釋:“我們正在擴建一處項目,這些PPT其實正好也是明天晚上我要向我們這里的環境資源管理委員會匯報的內容。”
原來,依據蘇格蘭當地法律,任何一家養殖場開始著手建設前都必須經歷一個復雜的規劃審批階段,業主必須向包括政府管理部門、社區公民組織、相關企業在內的各方舉證說明其項目影響,并廣泛征詢意見、取得所有利益相關方一致同意后方能啟動項目。
“哦,那可真不是一般的繁瑣啊!”莫里斯先生雖然不免抱怨,但即刻追加一句:“但是確實有必要這么做,否則我們就不可能有今天這么優質的水源和這么低的發病率……也就不會有這么好的市場!”
建設一個三文魚海上網箱養殖場,首先面臨的是選址問題,除了我們通常能想到的影響魚類生長的水質、水溫、水流(風向)、地形等因素,莫里斯先生要考慮的遠不止這些。“三文魚養殖要投入很多飼料,那可不是你想投多少就投多少的啊!這個海灣已經有三文魚養殖設施嗎?它還能容納多少三文魚?換句話說,我往這片海灣里投入多少飼料將仍在環境安全線之下呢?這都是有精確計算的,企業自己都得整明白了,你才好去向別人說清楚!”
“還有,養了三文魚是否會影響這片海灣里的野生動物,比如海豹、海獅什么的?會不會影響這里的礁石、海床生態?還有,我們的投料臺開動時有噪音,對周邊居民也有影響,我們的養殖場燈光也對周邊居民或景觀有干擾吧……”莫里斯先生逐一給我們列舉了養殖場規劃審批階段投資方、企業主需要回答的各種問題。企業必須提前數月聘請專業的第三方評估師開展調研和取樣分析,由他們出具詳盡的評估報告給企業,企業方能胸有成竹的去面對十幾家相關管理部門和社會組織的拷問。“就跟大學論文答辯一樣啊!”老頭笑笑,“我明天晚上就得經受這樣一場‘答辯’呢!”答辯通過才能獲準立項。
其實,這并不是針對某個企業的“答辯”,這是行業共同面臨的要求。像這樣在多個利益相關方共同聽證下的“答辯”,與其說是審視行業發展的拷問,不如說是幫助行業真正健康發展的嚴格預審。通過這樣的“答辯”,讓行業的準入門檻有了必要的高度,讓行業的良性發展有了基礎。
水下攝像監視儀用于監控魚兒吃食情況 養殖場值班室里詳細的工作記錄表
求同存異的發展戰略
在莫里斯先生看來,立項之前的“答辯”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如果新建的養殖場所處的海灣已經有其他公司的設施存在,那么就必須依據蘇格蘭漁業部門劃定的“病害風險管理區域范圍”、與相關企業簽署“區域管理”協定,也就是說,同屬一個“病害風險管理區”的幾家企業必須承諾同時采取必要措施:例如同時投苗、同時治療用藥、同時收獲、同時休養。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大魚身上衍生的細菌傳染波及鄰場的小魚,或者因沒有統一用藥強度和時間,導致不同養殖場的魚產生不同程度的抗藥性等問題。
依據當地行業協會的管理制度,作為享受行業協會“會員”待遇的必要條件,所有在同一個區域內作業的養殖場都必須簽署這個《區域管理協議》,服從相應要求,保證區域內協同作業。也因此,各方企業必須保持密切溝通,各企業的相關負責人日常聯系緊密,有什么情況都會及時知會對方,因為大家知道信息通暢是降低風險的最有效途徑。而一旦有違反規定的做法,依靠會員間的相互監督、政府常規抽檢等手段都很容易發現異常,違約企業會遭遇巨額罰款,甚至被迫放棄“會員”資格,其產品信譽也將隨之遭受質疑,進而威脅該企業享受貸款、保險等的資質。
莫里斯先生的介紹都在后來我們與蘇格蘭三文魚養殖協會負責人的對話中予以證實。事實上,不僅僅是蘇格蘭,在挪威、丹麥、加拿大等國家,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也不過是近30年的事情。能夠讓這些缺乏水產養殖傳統的國家短短數十年就建立起占據世界水產品市場中高端的成熟行業,其秘訣正是一種基于區域性共有、共治和共享理念的行業文化和體制。
“曾經有幾次,為了滿足同步作業的要求,大企業甚至不惜出資補貼小企業因同步作業而可能遭受的經濟損失,從而獲得小企業全力配合”,“企業為了得到當地社區、居民、政府對業務發展的支持,經常會花大力氣支持當地社區建設,比如拿出一部分利潤援建當地學校、社區景觀等公共設施”,“企業一起努力游說國家管理部門出臺相應的支持性政策,以保障行業規范得到法律支撐,養殖協會為此安排專職人員來研究政策,來做政府溝通工作”,“因為行業協會推行的區域性管理很有效,行業協會因此可以為單個企業提供保險擔保,也可以為其申請產品認證提供擔保,還能為會員產品質量背書,一起對外合力拓展市場,讓大家都從‘蘇格蘭三文魚’這個品牌中獲益……”莫里斯先生不無感慨的列舉著行業走過的每一步。
以威士忌聞名于世的蘇格蘭正在向全世界推廣它引以為豪的養殖三文魚產品,為此蘇格蘭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食品和飲料推廣委員會”。他們的三文魚企業在向世界各地采購商推介產品時首先打出的必定是“蘇格蘭三文魚”這張牌,這奠定了溢價的基礎,然后才著墨于各自產品特色。這種求大同、存小異的市場戰略無疑是幫助蘇格蘭三文魚行業在過去三年里實現對華銷量翻倍增長的成功策略。
自動投料儀監視屏 蘇格蘭三文魚養殖協會網站
變革社會中行業何去何從
三十年前的蘇格蘭三文魚也曾飽受詬病,莫里斯先生依稀記得當年他們在這個小鎮上“抬不起頭”的窘境。當地很多居民和動物保護組織都曾抗議養殖行業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某些極端組織甚至經常半夜三更突襲養殖場,將耗資巨大的網箱設施搗毀、撕破漁網、放走亟待收獲且價值逾百萬英鎊的成魚。而另一方面,國際社會也在激烈辯論著養殖三文魚技術對野生三文漁業的利弊,對海洋食物鏈的深遠影響,三文魚加工行業也時刻面臨著諸如動物福利等標準的拷問、污染排放控制等方面的挑剔審視。人們說起那時的三文魚養殖行業,真可謂內憂外患。
也正是在這內外多重壓力之下,當年幾個蘇格蘭三文魚養殖企業領頭人達成共識,決議擱置相互競爭的矛盾,聯手解決整個行業所面臨的更大尺度的挑戰——有限的自然資源、脆弱的生態系統和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蘇格蘭三文魚養殖協會由此創建,一系列的行業規范得以建立和實施,經過十幾年曲折成長,終于幫助蘇格蘭三文魚行業發展為一個具有品牌價值、獲得國際認可的行業。
莫里斯先生回憶起的三文魚發展歷程讓人驚呼歷史總是如此相似——縱觀今天國內水產養殖行業,尤其羅非魚、對蝦等行業,內憂外患的景象早已不陌生。行業內的部分有識之士也曾呼吁大家重建行業信任合作的環境,然而,更多的人對國內是否擁有平等合作的文化和政治土壤持懷疑和悲觀態度。
莫里斯先生笑著說:“三十年前,我兒子在學校讀書時,我們做家長的都沒有渠道跟學校對話,哪像今天學校需要這么尊重家長的意見,政府也必須在多方監督下來實施教育大綱。這都是三十年來大家爭取的結果……我們這的人過去也不懂得維護公共利益,不懂得如何合作,如何相互監督。我們三文魚行業今天的發展是這些變化的結果還是這個過程的一部分?呵呵,說不清啊!”
行業的發展的確不可能孤立前行,它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更準確的說,行業自身發展與社會變遷相輔相成。
近日,民政部公告將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去行政化,促其真正為行業發展服務。類似改革舉措在國內各行業再次掀起,在可預期的未來,從養殖戶、企業管理人員、到政府官員等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挑戰,這些是否會激發起人們更深層次作為一個公民、一個行業成員所應有的某種意識和行為的轉變呢?
那么,行業的發展又該如何順應這樣的轉變、借勢前行?
中國水產頻道獨家報道,轉載請說明出處《水產前沿》雜志 www.fishfirst.cn ,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謝謝合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