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記者 羅沙)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獲悉,我國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富集規律與開采基礎研究近日通過驗收,建立起我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基礎研究系統理論。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富集規律與開采基礎研究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要承擔,重點圍繞我國南海北部陸坡天然氣水合物有關的成藏條件、成藏過程動力學、成藏富集規律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和創新性認識。
天然氣水合物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資源量潛力巨大,被認為是常規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潛在理想替代能源。
據介紹,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基礎研究系統理論提出了滲漏型天然氣水合物重要概念,根據成因類型,將天然氣水合物礦藏劃分為擴散型和滲漏型兩種,并揭示了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富集規律。理論同時提出天然氣水合物成核機制的籠子吸附假說,預測了天然氣水合物在成核過程中,形成水合物非晶相的新觀點,建立了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的綜合識別方法。
專家表示,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東海海域、青藏高原凍土帶及東北凍土帶。開采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對勘探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開采可能造成海底不穩定,導致地質災害,也容易對大氣環境造成影響。目前來看,開發利用海域“可燃冰”仍需解決一系列問題,“可燃冰”商業化開采依舊距離我們較遠。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