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眼下,正是泛舟江上,嬉水品魚的大好季節,提起漁文化就不能不想肇源,因為那里有兩江環繞,境內泡沼星羅棋布是漁業發展的天然港,還有當地大打綠色漁業品牌,形成了以魚為主的生產銷售、餐飲、娛樂休閑等為一體的產業鏈條。春季以來,江邊魚館的生意十分火爆,許多慕名而來的客人,臨走時還要帶上點江魚作為“厚禮”,送給親戚朋友嘗鮮,做漁生意的這段時間都能賺個盆滿缽溢。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縣漁業總產值實現2億多元。同時,每年吸引5萬多游客,餐飲服務業實現收入1000多萬元。
為了打出肇源江魚品牌,這個縣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綠色漁業為重點,逐步完善漁業配套產業,使江魚游向大城市,擺上大餐桌,為肇源帶來滾滾財源。他們通過對全縣1000多個養魚戶進行技術培訓,提高養殖技術,倡導綠色天然養殖方式,確保江魚的野生品質。在品牌戰略上,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原則,提高漁業養殖的附加值。通過考察,從外地引進鰲花、黃桑魚等15個名優品種,從而打破了“草、鯉、鳙”一統天下的養殖格局。目前,全縣以八家河江魚為代表的15種水產品獲得了農業部無公害水產品質量認證。
擺脫因江水污染、禁漁等因素對漁業的沖擊,把漁業打造成支持經濟發展的“長青樹”。這個縣充分利用養殖環境,建設了水源控制工程,將江水引入泡沼,從而使了江水養殖得到人為控制,提高了養殖的保險系數。目前,全縣80多萬畝養殖水面有95%實現江水養殖,他們還通過定期補充魚苗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古恰村農民湯朝軍承包了1000多畝泡澤進行養魚,由于過去受江水漲枯的影響,生活飽一年餓一年。去年他投資50多萬元修建了水閘,水豐時閘住江水用于養魚,采取天然散養的方式提高了魚的品質,綠色天然的江魚給他帶來豐厚的收益。如今他不僅蓋起了三間大瓦房,每年還有10多萬元的存款。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