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去年,金槍魚、鰹魚加工成為本地水產加工業的新亮點,目前至少有15家企業在新建廠房,拓展生產規模。而成立于2007年、以經營金槍魚罐頭和金槍魚魚柳的海水產制品為主的浙江海博食品去年實現產值3.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2.8億元。這個成績,比大多數同行領先了一大步。
雖然比其他人先行一步,但海博從蜇伏到壯大,經歷的風雨也更多。金槍魚加工首個制約就是原料,遠洋自捕和貿易進口是金槍魚原料供給的兩個主要來源,但是遠洋漁貨基本不進舟山,海博要破開這道關口,就是找好穩定的進口金槍魚供應商。
“可以說公司成立頭3年,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在破解上下游產業鏈的瓶頸上。”公司常務副總林滿珍說,“一開始原料供應難,遇到過只要哪里有貨就搶著要的場面,后來慢慢建立了穩定的合作伙伴,避免了與其他企業爭相收購原料的窘境,企業加工成本保持了穩定。”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近年來全球金槍魚加工第一大國泰國的生產成本不斷上升,開始向我國轉移部分加工能力。但是本地絕大多數企業,做的都是金槍魚半成品,技術較粗放,一般就是“去頭-去尾-去骨頭-真空包裝”幾大步驟,再出口到別的國家,由他們進行精細化加工,產品附加值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
海博則不同,其生存并壯大的基礎,不是把目光停留在較粗放的金槍魚半成品加工層面,而是從西班牙和我國臺灣地區,引進了4條日處理80噸原料的專用魚罐頭生產線,主營金槍魚罐頭、魚柳制品。林滿珍說:“正是從一開始就瞄準這個相對精細的加工方式,在2010年公司進入正軌后,就避免了高額的產品附加值被國外客戶拿走的問題。”
要與國外同類產品比質量,這是海博所追求的。但是,原料來自進口,生產線也來自進口,那么可以挖掘的還有什么?答案就是內部管理。
“金槍魚加工過程中最重要的快速冷凍、解凍、保鮮、切割等工藝,通過反復的摸索,幾年下來我們做到了全程可控,同時把一線工人的技術規范與訂單的具體要求掛鉤,提高他們的技術能力,也全方位培養了職工的精品意識。”林滿珍說,目前國際上1.8-2.5公斤規格的金槍魚塊加工成品率在43%左右,而海博也能保持在42.5%。
在產品遠銷泰國、以色列、阿爾及利亞等國家和歐盟地區的同時,海博還于去年開拓了美國市場,與該國最大的金槍魚制品采購商建立了合作關系,生產經營蒸蒸日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