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揚州江淮湖泊漁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鮮活河蜆等優質水產品,經檢驗檢疫合格后,運抵上海港遠洋碼頭登上海船,不日將走上韓國人的餐桌。公司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已經拿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出境水生動物企業注冊證》,這是江蘇省水產品出口企業第一張“海外通行證”,今后揚州水產品將更多出口到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在當前我國農產品頻頻遭遇國際貿易壁壘的情況下,水產品出口十分艱難,我市水產品出口是如何突破檢驗檢疫“瓶頸”的呢?省漁業生態環境監測站專家說,“揚州用‘養魚先養水’的理念,既保護了優質水資源,又提高了經濟效益,在進軍國際市場過程中,‘揚州水’成了一張‘綠色名片’。”
江淮湖泊漁業公司獲得的《出境水生動物企業注冊證》,經過了700多個指標的逐一“過堂”,其中僅水域環境與水質檢測,就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最終提供的數據資料超過20萬字,充分印證了揚州水產品生產水域水質的安全可靠,也為揚州水產品走向國際市場開辟了“綠色通道”。
解決水產品出口的首要問題是保證水產品養殖的水域無污染。一般養殖投喂餌料會過剩,魚蝦有糞便,這些沉積在水底,必然對水體造成污染。我市對大型養殖戶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方式,就是通過人工放養螺螄、河蜆、水草等水體生物,作為魚蝦蟹的飼料,產生的糞便反過來成為水草的肥料,這樣水體環境就會在自我凈化中實現循環。
“揚州是用人飲水源養殖水產品。”農業部“漁業科技入戶”專家組首席專家王武教授在考察我市養殖業后說,“保護好優質水資源,是養出優質水產品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條件。”
上個世紀80年代起,我市環保部門就通過實施耕地保護、綠化造林、有機肥推廣、環境保護等十大生態工程,在寶應水網區域構建起運西湖泊、東蕩濕地、中部平原三大生態農業系統。檢測結果顯示,五湖四蕩和主要河流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標準,大氣質量優于國家二級標準。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