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盡管中越北部灣劃界,傳統漁場大幅度減少,捕撈業出現負增長,但廣西漁業經濟仍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2001年水產品產量為248.4萬噸,2006年達到296.4萬噸,5年大約增加了48萬噸,年均增長率3.9%;水產品出口貿易由2001年的0.0346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0.7187億美元,增長20多倍;漁民人均純收入也由2001年的5431元,增加到 2006年的6580元,凈增1149元。加工、流通和出口貿易得到了快速發展。按照“出口1萬美元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可帶動40個就業崗位”的標準推算,廣西出口0.7187億美元,也可以增加28.74萬個就業崗位。
同時,在市場經濟規律和政府積極引導下,廣西漁業產業素質迅速提高。一是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一方面是加工業迅速崛起,符合美國HACCP和歐盟ISO資質認證要求的出口水產品加工廠從零起步,發展到現在已經正常生產運行的13座,在建6座,原料水產品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另一方面是出口優勢水產品種的養殖迅速發展,2001年廣西對蝦、羅非魚、斑點叉尾魚回的養殖面積分別是25.76萬畝、21.3萬畝、0.1萬畝,2006年的養殖面積發展為30.59萬畝、30.5萬畝、3.13萬畝,分別增長了 18.75%、43.19%和3030%。2001年對蝦、羅非魚、斑點叉尾魚回的產量為4.89萬噸、10.65萬噸和0.05萬噸,2006年分別為 13.12萬噸、17.97萬噸、1.2萬噸,分別增長了168.3%、68.4%和2295%。
二是產業化生產的格局基本形成。廣西以加工出口龍頭企業為核心,分別成立了區、市對蝦產業協會、市級羅非魚產業協會、國家級斑點叉尾魚回協會等行業協會,開始出現了組織化生產及產業內部的協調活動。
三是產業基礎有所加強。圍繞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廣西初步形成了水產品質量監測網,農業部在該區扶持建設了一個獲得部級資質認證的水產品檢測中心、一個市級水產品檢測中心,加上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產品檢測中心,廣西已經有3個機構對漁業投入品、漁業環境和水產品進行檢測監控。此外,為了從生產源頭確保水產品安全,管理上與國際接軌,到目前已有78個養殖場按照HACCP規定要求進行了出口養殖備案登記。
目前,廣西優勢水產品產業開發已經成為漁業經濟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但是,近年來也遇到許多挑戰。一是技術貿易壁壘。如歐盟、日本、美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加強了對中國水產品的檢驗檢疫,對水產品進口貿易采取了許多限制性措施。廣西“正五海產”等多家企業都為此付出過代價。由于技術貿易壁壘門類繁多,要求苛刻,而廣西水產品生產安全管理水平相對滯后,加工出口企業都是冒著很大的風險進行經營,隱患一直沒有消除。
二是不公平的反傾銷政策。如受2004年美國對我國對蝦產品實行反傾銷影響,廣西對蝦出塘價格每千克下跌3元~6元,全區蝦農減收3億元~4億元。2005年部分加工出口企業通過開發新的對蝦深加工產品和轉口貿易,對蝦出口的嚴峻形勢才有所改觀。由于我國水產品生產走低成本路線,成本核算不嚴格,加上規范管理水平低,給進口國提出反傾銷留下很多隱患。
三是來自于自身能力弱的挑戰。由于廣西養殖業主投資能力相對較弱,漁業產業化水平不高,加工廠建起來后,出口備案養殖基地建設嚴重滯后,原料不足的矛盾至今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加工出口企業常為有訂單沒有原料,出現交貨延誤或交不了貨,嚴重影響了企業的信譽,使企業有機會卻難以發展壯大。此外,雖然廣西初步形成了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但由于水產養殖投入品是多部門管理,環節多,管理不規范,加上許多養殖業主尚未能夠從傳統漁業生產向現代漁業生產轉變,對水產品的安全監測還是疏漏百出,隱患很多。
為了充分利用漁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的良好機遇,廣西已進一步加強對漁業優勢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如農業部扶持廣西建設了4個羅非魚良種場、兩個對蝦良種場、一個斑點叉尾魚回良種場、兩個檢測中心、兩個檢測實驗室、28個水生動物病害防治站等。自治區也圍繞漁業優勢產業發展出臺了羅非魚產業化開發扶持政策,每年的扶持經費約1000萬元。但由于我國是世界漁業大國,水產品產量占世界產量的30%~35%,而據估算,我國政府對漁業的財政支持還不到世界漁業政府支持總額的2%。因此,政府應在4個重點環節上加大對漁業優勢產業的扶持力度:
一、扶持優勢品種出口養殖基地建設。政府要繼續扶持優勢水產品養殖,設立扶持專項經費。針對出口備案養殖場建設滯后,規模小,原料生產力不足以及原料衛生安全無保障等問題,激勵業主加大投資力度、按照HACCP管理的要求建設養殖基地,凡獲得出口備案注冊的養殖場就有條件獲得政府的貸款貼息、完善基礎設施、技術培訓等扶持。
二、扶持加工出口企業。每年由財政安排專項經費,一是扶持完善衛生安全基礎設施;二是扶持技術改進、創新和新產品開發;三是扶持對掛靠出口備案養殖場的監管;四是給予貸款貼息;五是扶持開拓市場等。
三、繼續扶持優勢品種苗種生產基地建設。一是要繼續擴大原良種基地的建設規模,二是要對品種進行持續選育,三是要針對部分地區羅非魚不能自然過冬的特殊情況,扶持越冬基地建設。
四、扶持產業發展中重大技術難題的攻關。一是對蝦多發性疾病,二是斑點叉尾魚回的流行病,三是優質飼料研究篩選等。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