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對于大多數水產加工企業來說,春節之后的“用工荒”是每年必須面對的問題,而亞洲漁港今年卻成功擺脫了這個困擾。記者了解到,亞洲漁港年前就開始未雨綢繆,為緩解春節后的“用工荒”,加工廠首次引進“朝鮮工人”。2月12日,首批49名朝鮮工人正式加入亞洲漁港,這也是今年春節后,亞洲漁港首批入職的工人。
亞洲漁港緩解用工荒 加工廠首次引入“朝鮮工”
記者了解到,水產品加工業是大連地區的傳統經濟產業,像獐子島、亞洲漁港這樣的大型加工企業每年用工近3000人。同時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每年春節過后,水產加工企業普遍面臨用工難現象。一方面有相關經驗的熟練的老工人被爭相挖搶,另一方面多數年輕人因工作環境艱苦而不愿從事這個行業,“青黃不接”直接導致用工成本不斷攀升。
“兩三年前,手頭快的生產工人平均每月工資為三、四千元,但是現在能夠達到五、六千元,遇到旺季加班,一個月甚至能達到上萬元。”亞洲漁港莊河工廠的一位負責人表示,此次該加工廠成功引入“朝鮮工人”,有望將企業的用工成本降低30%。
其實早在2012年,亞洲漁港就曾嘗試與朝鮮“結緣”,當時公司曾一度要將主力工廠遷到朝鮮,但后來由于多種原因不得不叫停。此番亞洲漁港探索出這條新的用工途徑,不僅能確保企業用工的及時性和穩定性,更重要的是大幅降低了企業的用工成本。
據遼寧省人事局的負責人介紹,遼寧省今年將進一步有條件地放開外來用工額度,讓更多的朝鮮工人進入到省內的優秀企業中來,以此緩解省內企業的用工荒,幫助企業合理的降低用工成本。同時,政府將會出臺相關法規和政策,協助企業健全相關的配套建設,保證形成健康穩定的外來用工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