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在松原市13日進行的第二松花江漁業增殖放流活動現場了解到,一年前放流活動中投放的魚苗,目前已經超過500克;已多年不見的“大魚”,重新出現在漁民的網中。
漁民程立軍介紹說,過去,網中的魚主要是鯽魚,個頭不超過200克,打一天也不過兩三公斤。“那時當漁民,還不如撿礦泉水瓶子賣掙錢多”。自去年進行增殖放流后,這里的魚品種多了,有了鯉魚、草魚等。一年后便有了大魚,一天打出七八公斤不成問題。
歷史上的第二松花江漁業資源豐富,有魚類70多種。上世紀60年代以來,由于漁業捕撈強度加大,工業、生活廢水的大量排放以及水利工程建設等,這里的漁業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已經形成不了漁汛。為有效恢復漁業資源,修復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優化魚類區系組成,豐富水生生物多樣性,提高漁業產量,去年5月15日,省水利廳、松原市政府,聯合首次在第二松花江組織了漁業增殖放流活動。
“增殖放流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喚醒沿江居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一位組織者如是說。在今天的放流現場記者看到,參加放流的還有一群中學生。程立軍夾在其中,顯得十分興奮。
據介紹,今天放流的魚苗有鯉魚500萬尾、草魚200萬尾。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