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面目猙獰的鱷魚,還是健步如飛的鴕鳥,或是比拳頭還小的迷你南瓜,已成了本市市民餐桌上的新面孔。目前市郊農民種植的特殊農作物和養殖的特種動物品種越來越多,這大大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不過,上海市特種養殖行業協會丁鼎立秘書長表示,雖然生產這些特殊農作物和特種動物的利潤比較高,但種植飼養的成本和風險也很大。
蔬菜、肉制品花樣多
鱷魚掌、鹿肉、鴕鳥肉、天鵝肉、野豬肉……在南京路步行街上一家食品店的野味柜臺上,一些稀奇動物食品吸引了不少顧客的目光,這些肉大多價格不菲,如鹿肉每500克68元,鴕鳥肉每500克128元。在浦東金橋的一家大賣場內,羅勒、紫蘇等散發著獨特氣味的芳香蔬菜也上了柜臺,它們的價格多在每500克5-6元,是普通綠葉菜的2-3倍。
市場上出現的這些特別的蔬菜和肉制品不少來自于本市
郊區。以養殖泰國鱷魚為特色的上海奧金鱷魚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軍華告訴記者,從2005年起,該公司就在南匯祝橋開始養殖泰國鱷魚,目前共養殖400多條泰國鱷魚,大多銷往海南等地的大型養殖場,每500克可賣到60-70元,利潤豐厚。王軍華的下一步計劃是在上海市區的食品店中開設鱷魚肉專柜,打開直銷市場。
而在南匯瓜果公司基地的一個蔬菜大棚中,不僅種有長著奇怪“腦袋”的“佛手南瓜”、外形好似棒槌的“手雷南瓜”,還有外形如大蒜一樣的“玉女南瓜”和花斑色的“癩頭南瓜”。據該公司總經理朱龍舟介紹,公司已經種植了7種迷你南瓜,它們既能食用又能做擺設,每個售價為5元,比普通南瓜貴了不少。
銷售情況參差不齊
不過,奇特產品并不一定就能贏得市民的青睞。昨日下午,記者在步行街上的該食品商店野味柜臺看到,雖然看的人不少,但真正掏錢購買的顧客并不多。“鱷魚肉銷量比較少。”食品商店采購部工作人員坦言,從今年3月開始鱷魚肉進駐市場以來,每天的銷售額僅為500元左右,而實際上,鱷魚肉每500克的價格就高達198元,也就是說,每天的銷售量只有1千克多。“這應該與市民的接受程度有關。”該工作人員分析認為。有消費者認為,鱷魚肉、鹿肉就是聽上去挺新鮮的,其實也沒什么好吃。
上海神力鹿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在談到鹿肉的銷售時也表示,本市一些原本銷售鹿肉的養殖場迫于經營壓力已改行。這主要是因為,上海本地產的鹿肉價格要比東北的高出三分之二,缺乏市場競爭力。
專家建議不要盲目跟風
“特種養殖的風險確實比較大。”上海市特種養殖行業協會丁鼎立秘書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幾年,特種養殖的市場并不太景氣,最大的風險就是禽病和市場風險,特種養殖對技術要求頗高。
比如各種禽蛋的人工孵化技術就是一個令人頭疼的難題,再加上絕大部分珍禽動物的飼養周期較長,市場一旦波動養殖者的損失就會不小。
上海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助理史建華則認為,一些養殖戶屬于跟風養殖,比較盲目。他建議養殖者如果沒聯系好銷售渠道,不宜盲目發展。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