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香港訪問的中國“大洋一號”深海考察船的科學家1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科學家在大洋航次中首次成功實現保真采樣與深海微生物高壓培養。
“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第四航段首席科學家助理、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肖湘告訴記者,中國“大洋一號”深海科學考察船5個月前在西南印度洋發現的新海底熱液活動區中“捕獲”的微生物,在離開了原始“居住”的深海環境后仍能繁殖培養。
“經過研究,在樣品上發現的微生物種類非常豐富。研究這些能夠在高溫高壓下生存的而又以有毒的硫化氫和甲烷等為能源的極端微生物,對于研究地球早期環境、探索外太空生命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肖湘說。
肖湘介紹說,目前“大洋一號”已在船上建立了深海環境模擬系統,從而能夠有效地進行深海微生物的培養,使“大洋一號”成為國際上少數具備這種能力的科考船之一。
當地時間3月1日早上,中國“大洋一號”深海科學考察船在水深2800米的西南印度洋中脊成功發現了新的海底熱液活動區(黑煙囪),抓取到了珍貴的煙囪體樣品、生物樣品以及大量的塊狀硫化物,并在取得的樣品上發現了附著的生物個體。
據了解,目前很多科學家認為海底黑煙囪區域的惡劣環境(高溫、高壓、高濃度的硫化氫和甲烷、礦物質等)與地球上原始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環境極為相似。此外,目前國際上普遍認為在其他星球尋找生命可能不在地表,而是在地下高壓環境中。因此研究這些深海微生物如何利用碳、氮、硫等進行代謝,如何與深海礦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特定的生態系統,對于人類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如何演化、進化,對于探索外太空生命都有著重要意義。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