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品占全球人口蛋白攝入量的近17%。
2014年5月19日,羅馬 – 依靠漁業和水產養殖獲取食物和收入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但是不良做法和不當管理給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威脅,糧農組織在今天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
據糧農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2012年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產量總計為1.58億噸,比2010年的水平提高約1000萬噸。
水產養殖的快速擴展,包括小規模養殖者的生產活動,是這一產量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鑒于全球人口不斷增長導致對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魚類養殖在滿足這一需要上具有廣闊的前景,該報告說。
與此同時,地球上的海洋 - 如果以可持續的方式管理 - 在提供就業機會和養活世界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糧農組織報告認為。
“地球的健康以及我們自身的健康和未來的糧食安全都將取決于我們如何對待這個藍色的世界,”糧農組織總干事若澤·格拉濟阿諾·達席爾瓦說。“我們應當確保環境福祉與人類福祉相協調,從而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繁榮。為此,糧農組織正在致力于推動‘藍色增長’,它以對水生資源的可持續和負責任管理為基礎。”
在漁業產量中,人類消費的比例從20 世紀80年代的70%提高到2012年85%以上(1.36億公噸)的創紀錄水平,這也重新喚起人們對所謂“藍色世界”的關注。
與此同時,人均食用魚品消費量從20世紀60年代的10公斤猛增到2012年的19公斤以上。
這份新發布的報告還顯示,目前魚品占全球人口蛋白質攝入量的近17% -- 在一些沿海和島嶼國家,這一比例可高達70%。
據糧農組織估計,漁業和水產養殖為世界10-12%的人口提供生計支持。
自1990年以來,該部門的就業增長速度超過世界人口的增速,并在2012年為大約6000萬人提供在捕撈漁業和水產養殖領域工作的機會,其中84%在亞洲,約10%在非洲。
捕撈漁業穩定,水產養殖持續快速發展
新的報告顯示,2012年全球海洋捕撈漁業產量穩定在8000萬噸左右。
目前,糧農組織定期監測的不到30%的野生魚類資源已被過度捕撈 – 這與過去幾年中觀察到情況有所不同,顯示出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積極跡象。
在生物可持續范圍內捕撈的魚類資源目前略高于70%。其中,充分捕撈的種群 – 即處于或非常接近其最大可持續產量的種群 - 占60%以上,而捕撈不足的種群大約為10%。
2012年全球養殖產量創下9000多萬噸的歷史新高,其中包括近2400萬噸水生植物。中國在總產量中所占比例超過60%。
水產養殖生產的擴大能夠幫助許多人提高飲食質量,尤其是在貧窮的農村地區,那里食物中所含的基本營養素通常不足。
然而,報告警告說,水產養殖業若要持續增長,就必須減少對野生飼料魚的依賴,并使養殖種類和養殖方法更加多樣化。
例如,整條食用的小型魚類可作為基本礦物質的良好來源。然而,消費者偏好和其他一些因素顯示出向較大養殖品種的轉變,而魚刺和魚頭往往被丟棄。
魚品的作用將是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11月19-21日在羅馬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國際營養大會的一項主要議題。
發展中國家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小規模漁民受到更多的關注
魚品仍然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食品類商品,2012年的貿易值接近1300億美元,而這個數字可能會繼續增加。
一個重要的趨勢是發展中國家在漁業貿易中的份額大幅提高 - 2012年達到占漁業總出口值的54%,按數量計算則超過60%(活重)。
這意味著漁業和水產養殖正在很多地方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約90%的漁民從事小規模生產,而且15%為女性。在加工等第二產業活動中,婦女的比例可高達90%。
糧農組織通過“2014國際家庭農業年”活動來宣傳小生產者的活動 - 包括漁業和水產養殖 - 重點放在增加他們獲得資金和市場準入的機會,維護其權屬權利和保護環境。
減少浪費,遏制不良做法,提高可追溯性
每年損失的食物約有13億噸,占所生產的全部食物的約三分之一。這個數字包括魚類的收獲后損失,而小規模漁業中的損失往往更大。
在小規模漁業中,質量損失通常遠遠超過物理損失。提高處理、加工和增值方法可以從技術上解決這個問題,但非常重要的是推廣良好規范,建立伙伴關系,提高認識,并提高能力,以及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戰略。
該報告還指出,非法、不報告和不管制捕魚仍然是海洋生態系統面臨的一個重大威脅,而且還給生計、地方經濟和糧食供應造成不利影響。
食品鏈的可追溯性日益成為主要魚品市場的一項要求,特別是最近發生了涉及食品貼錯標簽的丑聞。糧農組織針對認證和生態標簽提供的技術準則可以幫助生產者證明魚是從可持續管理的漁場中合法捕撈或在適當經營的水產養殖設施中生產的。
報告特別強調了《負責任漁業行為守則》的重要性。《守則》自二十年前通過以來,一直在實現可持續漁業和水產養殖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守則》提倡水生資源的負責任利用和生境保護,幫助提高該部門對糧食安全、扶貧和人類福祉的貢獻。
糧農組織還致力于推動“藍色增長”,作為確保海洋和濕地可持續和社會經濟敏感型管理的框架。
上月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糧食安全與藍色增長全球海洋行動峰會上,各國政府和其他與會者承諾采取行動,著力解決氣候變化、過度捕撈、棲息地喪失和污染等問題,恢復海洋的生產力和復原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