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作者:宿豫區水產站 郭其利 陳建
近段時間,江蘇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一些養殖戶的草魚發病死亡,發病的多為1-2齡草魚魚種,嚴重時每天死亡200至300尾,病害主要為出血以及肝膽綜合癥。經過指導員到塘口實地查看后,根據多年服務經驗,分析其發病原因如下:
1、缺乏科學的養魚技術,一些養殖戶憑以往經驗進行喂養,沒有考慮到水環境和天氣等實際情況。
2、由于處于春夏交替期間,氣溫上升較快,但不平穩,溫差較大,導致表層水體密度大于底層水體,從而引起上下水體的對流,底部淤泥中的大量病原菌被帶到整個水體,加之氣溫適宜,病原菌大量繁殖,增加了養殖魚類與病原菌接觸的機會,最后導致魚病的發生。
3、由于剛如夏,氣溫沒有達到高峰,池塘周邊無新水源,部分養殖戶自認為此時不需換水,導致水質惡化。
4、施入池中的肥料沒有經過發酵,從而加重水體負擔。
防治措施:
1、注意合理的放養密度;不要直接施用未經發酵的動物糞便;
2、發生病害的塘口,減少飼料投喂量,投喂以配方飼料為主,輔助喂一些青飼料,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抗應激能力的藥物。
3、把握好水質,并配備增氧機,適時開啟調解水質。另外,有外水源的,可以經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劑,改善水質;
4、發現病害,及時治療。到有執業資格或正規的漁藥經營門市購買對癥藥物,如內服維生素C、肝膽寶、出血寧等,并外用一些聚維酮典等殺菌消毒類藥物。
經過3-5天的治療,發病塘口的死魚量明顯減少,達到了治療的目的。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