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產業是順德的一張名片。目前在中國特別是港澳地區的水產市場,順德四大家魚產品的影響可以說是舉足輕重。近日,筆者調查發現,順德水產業在產業輝煌的后邊,同樣存在著不少的市場風險。如何規避這些風險?讓順德水產業在未來發展中增值增效?業內人士認為,完善產業鏈,已經成為順德水產業增值增效的緊迫課題。
九成產品境外交易
在杏壇南岸經營水產養殖的蘇先生告訴筆者:他幾年前在南岸市場附近租塘養殖四大家魚。幾年來收獲的產品都是由魚中拿到廣州出售。這種通過魚中賣魚最大的特點就是,魚中在拿走產品時并不報價,而是到晚上8-9點鐘收市以后,才將當日的市價報過來。
“市場有風險,中介和收購商那一筆他們肯定要賺,虧的是我們養殖戶!”蘇先生說起幾年的情況一臉無奈:“順德作為水產區,卻沒有自己的專業市場,真是我們業界的遺憾!”
據了解,順德水產界,不少養殖戶遭遇著蘇先生同樣的問題。
筆者從順德水產商會了解到,順德目前從事水產養殖的人數約有10萬人共4萬多戶,養殖業作為一個星羅棋布的產業,可以說每一張合同后邊都是一個企業。但由于目前順德水產業產業化、集約化水平仍然偏低,水產品市場又處在一個不斷波動的狀態,所以,究竟目前順德水產品的產量產值有多大?連業界都認為這是一個根本無法測算的數字。
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就是,以水產品揚名粵港澳地區乃至全國的順德,竟然沒有一家大型的水產批發市場。據順德水產商會秘書長陳耀根估計,這些年,以順德四大家魚為例,起碼有不少于九成的產品流入了廣州黃沙、番禺沙灣及南海大瀝、黃岐等周邊水產市場交易。
流通不暢消耗養殖利潤
陳耀根認為,缺乏批發市場,使得順德水產業的產業鏈分配很不完善。“有錢賺時,養殖戶得一些利益,沒錢賺時,養殖戶要承擔全部的市場風險。”因為缺乏相應的批發市場,順德的水產業處于數字無法掌握,競爭預測不足的狀態。一旦市場價格下落,缺乏任何制約的魚中并不承擔任何的風險,真正受到影響的只有養殖一方。在這個“流通環節好揾食、養殖環節風險大”的現狀下,這就使得水產業成為一個雖然估計有幾十個億的產值,仍然是養戶多而又風險大的“弱勢農業”。
“順德水產業有很大的隱患,什么時候發作我不知道!”杏壇的蘇先生說起水產業的風險體會特別深。他認為,目前制約順德水產業發展的第一個因素,就是市場流通渠道不暢。從生產到消費過程消耗了大量的養殖利潤。“養殖者得不到合理的利益保障,會引致這個行業或大起或大落。”他說。
順德農業局市場科的一位負責人認為,現在水產品市場監管工作的難度很大,主要是由于目前順德水產品地點分布廣,而且缺乏集約的市場。
業界呼吁完善流通系統
據了解,順德水產品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中間商的渠道流向國內市場的。在龍江和勒流都有相當經營規模的企業,通過中介形式,將順德水產品進行包裝以后發運北京。而周邊的市場,只能依靠數以千計的魚中。
這種僅僅依靠中介的銷售模式,一大特點就是價格完全受收購者控制,養殖一方缺乏對市場的了解,完全沒有話語權。也容易導致類似鱸魚銷售被壟斷的現象出現。魚商把持價格和市場,養殖戶缺乏其他對接市場的渠道,風險很大,市場風險后邊,再加上人為風險,讓順德水產業界不少人認為,本地一些產業市場做得那么大,水產業卻沒有一家像樣的大型市場,這是順德水產業的一個敗筆。而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鄧家焯也認為,流通領域的不暢順,已嚴重影響順德水產業的發展。應該通過加強流通領域的建設,提高水產品市場競爭力。
順德農業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按照目前的機制,產業市場的建立,應該是市場的行為,政府是不可能參與投資的。但市場有需要,政府提供一些優惠扶持的政策是應該的。他認為,政府引導,民間投資應該是比較好的辦法。據了解,目前順德已經有規劃在大良南國路一帶建一家大型水產品批發市場,而陳村一家專做輸港魚生意的水產市場也已經于去年開張。“但在目前,只能指望魚中在賺錢時,也兼顧一下養殖戶的利益了。”這位工作人員說。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