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也有便宜的品種,但是,“吃海鮮”給人的整體感覺還是很奢侈。“海鮮并不是那樣高不可攀。我們要實現海鮮的平價革命,要讓中等收入階層,都能嘗上美味海鮮。”昨日,隨著一紙合同的簽定,馬王堆海鮮水產批發市場內的海鮮加工餐廳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市場總經理方文凱稱,至10月份開業時,在海鮮市場里吃海鮮,價格可望更實惠。
5000平米加工餐廳
長沙人愛吃是出了名的,吃海鮮也不例外。作為湖南省內最大的海鮮水產批發市場,馬王堆海鮮水產批發市場于今年3月開業,不到半年功夫,目前,市場海鮮日交易量達10萬公斤。
此間,市場方面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市場內、外共有3間小型海鮮加工餐廳,每晚人流如織,很多人因為沒有座位,不得不掉頭走人,一晚甚至會走掉10幾桌。很多去過廣州黃沙、三亞春園的長沙人,更是對之念念不忘——什么時候長沙也能有一個那樣規模的排檔呢?
經半年多醞釀后,馬王堆市場內超大規模的海鮮加工餐廳于昨日正式啟動施工,工程總投資達500萬元。據介紹,市場內原5000平米的倉庫用地,將全部改造為海鮮加工排檔,這將是目前長沙規模最大的海鮮消費場所。該餐廳將引入海鮮酒樓資深業內人士及海鮮烹飪高手進駐。
按計劃,餐廳中央還將拿出300平方米的場地,以玻璃水箱建海鮮池,魚、蝦、蟹、蚌,真正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水族館,讓你看個稀奇。市民既可在海鮮池內購生猛海鮮,也可在市場內任一門面購買海鮮,再拿到餐廳現場加工烹調,僅需交一點加工費即可。與此同時,所有加工廚房將全部實現“透明化”,讓消費者看個明明白白,以避免將海鮮“偷梁換柱”之嫌。
四大因素促成平價
“讓海鮮價格下降絕不是句空話。”方文凱表示,依托海鮮市場而出現的海鮮加工餐廳,具有價格方面的四大先天優勢。
其一,以批發價零售,起價低。所有海鮮均可就地取材,從市場經營戶處現采,以批發價零售,起價低。“批發也是賣,零賣也是賣,只要有生意,我們都是一個價。”市場內,一位經營者這樣說。以頗具代表性的龍蝦為例,青龍蝦市場批發價為168元/500克;在市內一些海鮮酒樓,售價則達268元;而在一些五星級酒店,更高達386元,較之市場售價,甚至翻番。
其二是損耗低。一般情況下,海鮮酒樓從市場運貨回店,必定會有途中及庫存損耗,以低價位的基圍蝦為例,損耗率在10%-20%間。若以高價位的龍蝦為例,進價本就不菲,死一只店家就要虧100多元。死亡率和風險率自然要計入成本,售價自然就水漲船高。而整個海鮮水產批發市場,由于設備條件良好,因此,市場海鮮本身的死亡率降到最低。貨源新鮮,排檔幾乎沒有損耗。
其三是經營成本低。由于市場品種豐富、貨源充足,海鮮加工餐廳無需屯貨、無需占用資金,而較之市中心高昂的場地費用,市場更便宜實惠。
其四是透明消費。海鮮不比白菜,輕重的細微差別,就關系到消費者買單的數十、甚至數百元的多少。龍蝦上帶著水,撈出來時顧客可以要求“甩干凈”;而由于加工餐廳為透明化,更不可能以大換小。
海鮮能否“平民化”?
按馬王堆市場方面的估算,借鑒南寧北海等地的成功模式,以加工帶動市場的批發,又以批發吸引加工消費,完全可以做到良性循環、做大做強。“要以真正實惠的價格,實現海鮮消費的平民化。”馬王堆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建國如是稱。
這種設想不乏依據。基圍蝦比豬肉便宜,花甲、扇貝常出現在市民餐桌上,紅花蟹也已爬入尋常百姓家,一些中低端海鮮品種,離市民已越來越近。來自福建的肖老板,在長沙從事海鮮經營已達7年之久。在他眼中,“長沙作為中部地區的省會城市,吃海鮮的人越來越多了。”而與去年同期相比,其門店的日銷售額已經翻番,達4-5萬元之多。“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海鮮消費的檔次也將會更高一籌。”方文凱表示,市場內的海鮮有200多個品種,完全可以讓市民吃得豐富、吃得實惠。
而在記者采訪中,對于馬王堆市場方面“平價海鮮”的做法,有人表現出不同觀點。“真正吃高檔海鮮的人,一半是吃海鮮,一半吃的是環境、格調。低收入階層出不不會吃海鮮,有錢階層則會到五星級酒店去吃海鮮,不會為了圖實惠到市場里來趕熱鬧的。”
“確實如此。”方文凱表示,市場里的海鮮加工餐廳,就是要讓中等收入階層吃得起海鮮。“海鮮加工餐廳的出現,會搶占長沙中、小型海鮮酒樓的市場份額。以后,長沙人吃海鮮很可能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要么去五星級酒店吃洋氣,要么,在加工餐廳吃實惠。”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