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項調查結果表明:魚翅被水銀污染的程度高達70%,而且食用魚翅正使全球鯊魚種群遭遇滅頂之災——
過去幾年,隨著內地經濟高速發展,作為中國傳統的炫耀財富的方式,魚翅消費也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風靡開來。不少酒店為招徠顧客,還推出了價格更加平民的“魚翅撈飯”、“魚翅羹”。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數據,每年全球在魚翅市場上交易的鯊魚數量約在2600萬條至7600萬條之間。其中,中國內地及港澳臺地區所占的比重超過一半以上。
不過,一向對吃頗為自負的國人似乎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5月底,野生救援協會和中國社會調查所(SSIC)聯合發表了一項對于中國公眾魚翅消費行為和鯊魚保護認知的調查結果,表明:魚翅被水銀污染的程度高達70%,而且食用魚翅正使全球鯊魚種群遭遇滅頂之災。根據報告,全球有110種鯊魚正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一些鯊魚的數量在過去50年內減少了80%。
【致命一刀】
在遙遠的加勒比海或大西洋中,捕撈鯊魚的漁船成群結隊。然而,魚艙中裝滿的,只是鯊魚龐大身軀的一小部分———鰭,這只占鯊魚身體的5%,也是作為奢侈品魚翅的原料。
漁民在捕撈上一條鯊魚后,不論大小,都會在甲板上用電鋸活生生地把鯊魚的背鰭、兩個胸鰭和一部分尾鰭割掉,然后將全身流血不止的鯊魚扔回海中。因為船艙可沒那么大的地方裝鯊魚肉———和魚翅所能產生的高利潤相比,鯊魚肉經濟價值實在不高。為節約成本,捕撈隊通常在海上就地作業,新鮮的魚翅被放進冷凍庫,鯊魚身體則直接拋回海洋。
可惜,作為食物鏈頂端的鯊魚并沒有再生鰭的本領。“通常這樣一刀,對鯊魚來說是致命的。它們沉入深海中,無法游動、無法覓食,痛、餓、血流不止,最后帶著滿腹怨恨默默死去。”參與此次項目調查的調查員、中國社會調查研究所的研究員王曉軍如是說。
一些種類的鯊魚可存活60年,但它們只在生命后半期才進行繁衍。不過,捕撈鯊魚的人可不管這些,成年鯊魚逐漸捕撈殆盡后,幼鯊也會成為宰割的對象,就連懷孕的母鯊也難逃厄運。數據顯示,專門以捕撈鯊魚獲取魚翅為業的漁民在近20年間成倍增長。
被搜集的鰭,漁民會以每公斤200元至700元人民幣左右價格賣給魚翅加工商。加工商再經過加工成干翅或濕翅等品種賣給酒店或個人,好品種的魚翅售價約在每公斤6000元人民幣,一只大魚翅的售價可高達57000美元。而端上飯桌的一碗魚翅羹,則賣到幾百到上千元人民幣不等。
【雞肋“珍饈”】
魚翅與燕窩、海參和鮑魚合稱為中國四大“美味”,素有“美容益壽”之譽。自明代以來,魚翅就被列為御膳。至今,在國內餐飲業內,魚翅的地位仍是難以撼動的,很多酒樓都把最大的魚翅展示在大堂最醒目的地方,以作標榜。
其實,早就有人質疑“魚翅”的營養價值。在去年野生救援協會主辦的國際鯊魚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魚類專家王存信教授也指出:“魚翅和魚凍、肉凍相似,營養成分主要是膠原蛋白!倍鞍,最多起到一點美容作用。但膠原蛋白,卻是不容易被人所消化,即使吃下去,也得不到效果。它本身的營養只跟普通牛肉相似,甚至不及奶制品。至于吃鯊魚軟骨會抗癌的說法,也被認定為沒有科學根據。
“現在,吃魚翅更多地成為人們展示身份、擺闊的一種方式!睂<曳Q。本次消費者調查還顯示:消費者消費魚翅的心理動機主要是“為了顯示個人的品位或身份”、“高檔次的魚翅能給個人的事業或健康帶來幫助”。
事實上,沒有什么營養也罷了,更可怕的是,你花巨資買來的可能是一碗毒藥?茖W家對曼谷銷售的鯊魚魚翅進行的兩項隨機檢測毒性試驗表明,魚翅被水銀污染的程度高達70%,含有可被人體吸收的水銀比率已超出正常允許含量42倍。
王曉軍說,“水銀會造成男性不育以及損害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及腎臟,對懷孕的女性來說,水銀還能造成胎兒畸形!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