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序言:今年初,美國在我出口的20個貨柜的斑點叉尾鮰魚片中,檢測發現出14個貨柜的產品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含量超標。4月25日,美國阿拉巴馬州宣布禁售中國鮰魚、隨后密西西比州、俄亥俄州等南部6個州相繼發布禁售公告,這幾個州的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將中國鮰魚片產品全部下架,個別美國眾議員甚至提出要全面禁止中國鮰魚產品在美銷售,使我國鮰魚出口美國遭受重創。
鑒于羅非魚產品是我國對美水產品貿易中第二大出口品種,受斑點叉尾鮰事件影響,我輸美的水產品面臨的形勢極為嚴峻,為防止我羅非魚產品出口美國重蹈覆轍,防患于未然,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緊急召集國內羅非魚出口企業于2007年6月14日在廣東省湛江市召開了“全國羅非魚產品出口美國預警磋商會”。會議引起了各方面廣泛關注,農業部漁業局、商務部對外貿易司、以及湛江市有關單位均派員參加會議并發表了意見,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等省(區)39家羅非魚加工、養殖、貿易等主要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參加了會議。
會議首先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同志就目前羅非魚行業現狀做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貿易摩擦的應對機制。
企業代表一致反映我輸美的水產品面臨的形勢極為嚴峻,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影響我國水產品的出口,特別是美方媒體夸大其辭地宣傳,對我輸美的食品產生極大負面影響,直接影響了美國消費者購買我國生產的水產品的信心。同時提出要加強開發羅非魚出口多元化市場,避免市場過于集中的風險。
會議反映目前急需規范羅非魚出口價格,改價格競爭為質量競爭,不能在國際市場上自相殘殺,特別是在美國市場中國羅非魚出口量占絕對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是美國羅非魚市場批發價格的定價者,而不是附庸者,而現在的情況是恰恰相反。如要扭轉這種被動的局面需要羅非魚出口企業團結一心,一致對外。通過討論,與會代表達成共識,一致認為:
1.加強質量控制。加工企業自檢手段要增強,配置相應的自檢實驗室設備與儀器,對原料進場和成品出廠進行嚴格檢驗,加上商檢部門出關時的把關,確保產品質量的萬無一失。企業應通知相關的原料生產基地要把好質量關,特別是藥物投放要有嚴格的紀錄,一旦出現藥殘問題,及時匯報政府,追究藥物來源,處罰藥廠并向藥廠索賠。
2.通過限定價格,有效抵制貿易商出口“價格之戰”。為防止國外進口商為獲取優厚利潤,挑唆我加工出口企業相互壓價,造成加工出口商利益受損,繼而影響養殖商利益,使整個行業進入惡性循環的情況發生。企業代表倡議應團結起來,制定羅非魚原料的收購最低保護價,出口羅非魚加工廠的出廠建議價,確定羅非魚出口的指導價。出口商、加工廠必須在此價格之上進行交易,保障養殖場、加工廠、貿易商的利益。
3.實行企業分類制度。以標識羅非魚出口企業的不同等級,避免一個企業出問題而影響到整個行業遭受“池魚之殃”。
4.建立可追溯體系。有效地掌控羅非魚養殖、加工各個環節的質量問題,一旦出現問題可以責任追究到源頭。推廣ACC認證,該認證涵蓋了可追溯體系,是美國采購商認可的認證,它將飼料、苗種、養殖、加工各環節的認證結合起來,重視程序認證。對于存在藥殘隱患的養殖場,加工廠檢出藥殘后,經官方認可或第三方實驗室確認后,要公開通報,以告誡其他加工廠避免收購該場的原料,避免流入其他國家的市場,同時提醒國內市場引起注意,對國內消費者負責。
5.恢復美國消費者對中國羅非魚產品的消費信心。要加大羅非魚產品在美國的宣傳,企業可以通過自己的渠道宣傳企業產品的安全保障;同時政府及協會也要加大在對美官方和民間交流中對我國羅非魚產品的宣傳力度。近期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將向美國行業協會、FDA以及相關媒體公開致函表明中國在加入WTO后在水產品質量控制方面出臺的一系列法律與法規;通報我出口水產品嚴格檢驗制度;鼓勵企業開展國際上通行的水產品質量認證所采取的措施;行業協會將把出口企業按信用的情況分級管理;介紹政府推廣食品可追溯制度的情況。目的是表現出負責任的態度,改變對我國產品的印象,提高我產品在美國消費者心目中的信譽。
6.探討主動實施配額制管理的措施。
目前來看,實行主動配額管理的辦法可能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可以通過調配出口量來控制價格,以真正發揮行業協會的調控作用。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