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寧波市在國內率先攻克青蟹全人工池塘生態育苗難題。6月21日,以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金中文為組長的科研團隊,成功育出百萬余只青蟹苗,成活率首次突破7%,并順利通過了專家組現場驗收。
6月21日上午,筆者隨專家組在鄞州咸祥丹艷青蟹育苗精品園看到,6個面積10平方米左右的水泥池內,滿是精神抖擻的青蟹苗。這些跟黃豆、綠豆大小差不多的幼體,或沉在池底呼呼大睡,或在細細的隔離網上追逐嬉戲。
上午11時左右,專家組在聽取課題組匯報后開始現場驗收。經過查看、實測等一系列程序后,專家組公布了驗收結果:2014年,該園區共培育出青蟹苗100余萬只,池塘面積3200平方米。
目前,國內外青蟹養殖的蟹苗主要靠捕撈野生蟹苗,人工培育的苗種不足5%。近10年來,野生蟹苗日漸稀少,杭州灣海寧海區曾是江浙一帶重要的天然苗種產區,如今已是無苗可捕。苗種難求導致我市青蟹養殖規模萎縮。五六年前,我市青蟹養殖規模將近9萬畝,如今這個數字下降到4萬畝。
青蟹野生苗種枯竭,人工育苗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據專家介紹,僅浙江省青蟹苗種的年需求量就有5億只左右。但青蟹全人工規模化育苗是水產養殖久未攻克的國家級技術難題。金中文說,蟹苗的發育要經歷三個階段,在以往的人工育苗養殖中,青蟹育苗成活率從未突破過5%。
10年前,我市開始了青蟹規模化苗種繁育的試驗與研究。近兩年,科研人員在全國首創圍隔池塘法培育蟹苗。“以往人工育苗一般在室內進行,而我們采用室內與室外育苗結合的方式進行。”金中文說。“普通的土池塘不確定因素多,水環境復雜,人工控制不易,為此我們提出了在池塘底部鋪上一層防滲透膜。”同時,為了滿足蟹苗的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科研人員還人工調節池塘的生態環境。
“前年,我們僅僅培育了20只幼蟹。去年,這一數字增加到30萬只。今年,這個數字擴大到100余萬只。一只種蟹能產下150萬只至250萬只卵,其中7%能培育成活,遠高于自然界天然繁育的比例。”金中文說,天然捕撈的蟹苗肢體完整的只有15%左右,人工培育的基本沒有傷殘。養殖一個月后,成活率在60%左右,遠高于野生幼蟹。“這次蟹苗數量、質量雙雙突破,為青蟹產業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參與驗收的專家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