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眼下,正是活魚銷售的淡季。可位于興化市沙溝鎮的市水產品批發市場上仍然生意紅火:每到傍晚時分,上百條滿載活魚的活水船,從四面八方趕來,把一筐筐活蹦亂跳的銀鯽魚經過磅后倒進“隆隆”作響的活水增氧車里,拿回的是一疊疊現鈔……沙溝鎮水產協會的會長姜宗順說:“淡季不淡的根本原因,是因為28家運銷大戶聘請了100多個水產供銷員,拿回了近10萬噸的訂單,變過去的秋冬集中上市,為現在的四季均衡上市,既解決了過去‘捧著豬頭找不到廟的’問題,又提高了經濟效益……”據了解,興化市從事水產營銷的人員已達萬余人。
興化市去年淡水產品總產15.24萬噸,連續16年位居全省第一。市委市政府引導經營戶與養殖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借鑒工業銷售的模式活化營銷,大力發展訂單漁業。
以市場為載體,形成“養殖戶?D?D營銷?D?D市場”的新型產銷聯合體。即:養殖戶按營銷大戶提供的品種養殖、時間上市,營銷戶按事先約定的保護價收購,如市場價高于保護價,則按市場價收購。營銷大戶們則聘請專職供銷員聯系訂單。沙溝鎮年銷售500多噸水產品營銷大戶姜宗咸計聘請4個供銷員,其中有兩個是韓國俄羅斯和韓國的,去年以來他已將近百噸昂刺魚和異育銀鯽魚銷往這兩個國家。
興化市水產供銷員還直接與外地市場的營銷戶結成聯合體,源源將水產品運往全國各地。戴窯鎮水產村的農民蔡榮富了解到“徐州人愛吃鯉魚“的信息后,受聘于該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王老板當水產供銷員。每天派出10多條活水小船專門收購鯉魚,用充氧的尼龍袋將近千斤鯉魚運往徐州。
網絡銷售是興化市新一代水產供銷員的拿手好戲。市水產品批發市場的姜紹喜,率先在網上開辟了“漁家博客”、“漁家信箱”,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瀏覽全國的水產品銷售網站,根據價格在網上敲定合同后按時發貨。今年以來,已在網上銷售活魚200多噸。
為了讓興化市的水產品“有名有姓”走向市場,該市的一些水產養殖大鎮還制定了水產養殖標準,進行標準化生產,并且申請注冊了商標。西郊鎮的“金蕩牌”青蝦、中堡鎮的“中莊大閘蟹”、沙溝鎮的“金沙溝”銀鯽,都已成為市場知名品牌。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