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從2011年開始做實地試驗,半年多后驗收,然后在2012年的時候正式開始推廣,七好石斑高檔人工配合飼料在海南市場推廣至今2年多。2年多的推廣之路,七好有什么感想?高檔人工配合飼料相對于普通人工配合飼料,尤其是冰鮮雜魚有怎樣的優勢?《農財寶典》記者專訪青島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方大區經理肖林棟博士。
高檔人工配合飼料餌料系數0.8 《農財寶典》:從您的專業角度來看,人工配合飼料相對于冰鮮雜魚的優勢在哪里?
肖林棟:我是比較贊同使用人工配合飼料的,這里討論高檔人工配合飼料。我們做過詳細的對比分析,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使用高檔人工配合飼料成本較低。
七好賽鮮魚飼料,單價為8.5元/斤,餌料系數0.8,大概就 6.8元/斤的成本;而冰鮮雜魚,海南地區是2元/斤的單價,差不多5斤的冰鮮雜魚才能長1斤的魚,成本達到10元/斤。
二,使用高檔人工配合飼料成活率較高。
根據我們的統計數據,投喂冰鮮雜魚的成活率為50%~70% ,而投喂高檔人工配合飼料成活率可達到80%以上。
現在大部分冰鮮雜魚都是賒銷過來的,品質波動較大,明顯影響魚體健康;冰鮮雜魚誘食性大,魚在進食過程中搶食現象嚴重,特別是珍珠龍膽,容易出現大魚吃多,小魚吃少或者沒有得吃現象,魚塘里面的魚規格差異較大,在冰鮮供應不足的時候,甚至會發生大魚吃小魚的情況。
三,使用高檔人工配合飼料對水質污染較小。
投喂冰鮮雜魚的石斑魚排的氨氮量是非常高的,其對魚塘的污染非常厲害,舉個例子:用冰鮮雜魚投喂,魚塘換水頻率為1星期1次,而投喂高檔人工配合飼料的魚塘,換水頻率為15天/次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投喂冰鮮雜魚的魚塘用水車一打,其周圍水面會有很多泡沫。
四,人工配合飼料供應穩定、便于儲存、使用方便,省時省力。
《農財寶典》:七好石斑魚料品種主要有哪些?
肖林棟:我們公司專注高性價比飼料,所以我們的石斑魚飼料產品主要是兩個,七好石斑魚專用膨化緩沉飼料—— “斑速壯”和“賽鮮魚” ,分別適用于石斑魚標苗階段和養成階段。
其中“斑速壯”是石斑魚標苗專用飼料,采用斑速壯標苗,魚苗上料快,無白便,魚苗成活率提高10%以上;相對一般的石斑人工膨化飼料生長,生長速度提高20%以上,在標準情況下,魚苗從2公分長到11公分,僅需30天左右, 每公分魚苗的飼料成本僅為3分錢,相比其他飼料降低30%以上。
“賽鮮魚”,是石斑魚養成專用飼料,投喂“賽鮮魚”,石斑魚的整體生長速度超過投喂冰鮮雜魚的效果,最低只需8兩料即可長1斤魚,1包料(40斤)相比普通配合飼料至少多長10斤魚,每斤魚的飼料成本約7塊錢。
《農財寶典》:目前七好的這2個產品在海南市場表現怎樣?
肖林棟:經過使用,客戶對使用我們的飼料非常滿意,目前“斑速壯”占海南石斑魚標苗料市場份額達50%以上。在養成階段,冰鮮雜魚是傳統的石斑魚養殖飼料,目前約占90%左右的市場份額。養殖戶的傳統觀念認為投喂冰鮮雜魚的石斑魚生長快,我們的“賽鮮魚”目前占有海南石斑魚配合飼料20%~30%左右的市場,當然,這個比例正在不斷增長。
人工配合飼料推廣不力的主要原因是觀念問題 《農財寶典》:既然人工配合飼料有這么明顯的優勢,那為什么海南地區的石斑魚料市場仍然是冰鮮雜魚占主流呢?
肖林棟:究其根源,我認為還是養殖戶的觀念轉換問題。養殖戶喜歡投喂冰鮮雜魚主要是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喂食冰鮮雜魚時石斑魚的頭魚長得快,養殖戶就會誤認為投喂冰鮮雜魚魚長得快。但是這樣養出來的魚的大小規格差異比較大,它的尾魚會拖后腿,養殖的時候是分幾批魚同時養的,它的尾魚跟下一批的頭魚基本上就混在了一起,而養殖戶一般只計算了他的頭魚養殖時間,而沒有把尾魚的養殖時間統計進去,會把出頭批魚的時間認為是整個養殖周期,所以也就會誤認為喂冰鮮雜魚長得比較快。
二,用冰鮮雜魚喂養的時候,其投喂量遠遠超過人工配合飼料,即用人工配合飼料100斤可以滿足的量,冰鮮雜魚可以達到300斤。養殖戶觀念中認為,吃得多才能長得快,所以就會錯誤認為,喂300斤的料肯定比喂100斤的料長得快。其實,冰鮮雜魚70%以上是水分,而人工配合飼料含水量只有大概10%,以實際消化吸收換算過來的話,不一定說冰鮮雜魚喂養的量會高于人工配合飼料。
三,之前也有部分養殖戶使用過石斑魚人工配合飼料,但是以低檔配合飼料為主,價格在6-7元/斤范圍,相對來說,其餌料系數比較高(1.3-1.5),從飼料品質上來說,是比較低端的。用低端人工配合飼料喂養的時候,因為其轉化率較低,所以明顯要比冰鮮雜魚喂養的長得慢。導致養殖戶認為全部的人工配合飼料都不如冰鮮雜魚。
四,現在市場上也有其他企業在做人工配合飼料,但是他們沒有真正深入到終端,沒有真正去跟養殖戶推廣,去說明為什么人工配合飼料可以取代冰鮮雜魚,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因為如果你不去引導養殖戶認知的話,養殖戶不了解人工配合飼料,就不會放棄原來的投喂習慣。
這也跟大部分廠家的營銷模式有關系,目前大部分廠家的營銷模式是通過經銷商的來銷售自己的飼料,大多經銷商考慮的是自己的盈利,只要可以賺到錢,就去推。真正養殖戶用到產品的時候,沒有人去關心怎么操作,怎么使用。舉例:我們在推廣的時候遇到一個很頻繁的問題,對于人工配合飼料,養殖戶不知道應該怎么投喂,投喂量多少也不知道。從冰鮮雜魚轉換到人工配合飼料的時候,養殖戶還是按照之前投喂冰鮮雜魚的方式去做,比如之前冰鮮雜魚是2天一次,每次投喂300-400斤,現在轉換成人工配合飼料他還是這樣操作,這種投喂方式極易導致石斑魚吃得過飽,造成吐料或腸胃疾病,從而產生損耗并且生長緩慢。
《農財寶典》:那從冰鮮雜魚到人工配合飼料的轉換過程中,您認為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呢?
肖林棟:主要需要從投喂頻率和投喂量上把握。
投喂頻率1天2次即可。冰鮮雜魚是整條投喂的,消化較慢,差不多要36-48個小時才能消化完全。我們在指導養殖戶投喂七好人工配合飼料的時候,會告訴養殖戶在半斤左右規格的時候,一天喂2次,因為我們做過監測,這么大規格的魚,消化我們的飼料大概需要12小時。這就適合采用少量多次的喂養方式,因為人工配合飼料是膨化飼料,如果一次性喂大多,當魚吃飽了還繼續進食的話,飼料會在胃里繼續膨脹,魚會承受不了,易犯腸胃炎。
投喂量減少為冰鮮雜魚的三分之一。人工配合飼料(七好)跟冰鮮雜魚的比例大概為1:3的關系,假如你需要投喂300斤冰鮮雜魚的話,你只需要投喂人工配合飼料100斤。而且投喂量是根據魚的不同生長階段(魚塘里魚的體重標準)隨時調整,盲目投料也會影響正常生長。
在苗期,按照3%~5%比例投喂(100斤石斑魚苗投喂量為3~5斤);1~2兩規格:2%~3%;大魚:1%。
此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高檔人工配合飼料最多3天即可完成轉換過程,且不影響魚的攝食以及生長速度,而普通的人工配合飼料至少需要半個月左右時間,在這期間,其進食受到較大影響,魚的整體生長水平偏低。
正確的理論來源于長期的實踐 《農財寶典》:您是少有的跑業務的博士,自己對此有什么感想?
肖林棟:市場是檢驗產品質量的唯一標準,關鍵是指導客戶(養殖戶)怎么去改變觀念、去推廣正確的養殖模式。
飼料技術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原料、配方技術,結合營養做配方,找原料。二是工藝技術,這是很關鍵的一點,拿石斑魚來講,石斑魚料需要的是緩沉料,因為石斑魚喜歡攝食活的動物,要求吃到那種在水里玩的那種活物,不能下沉得太快,也不能在水表面漂。這是做飼料最難的技術。三是飼料應用,這是最關鍵一點,如果不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用再好的飼料,也很有可能養不好魚。如果去跟一線養殖戶推廣飼料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幾個問題,我覺得養殖戶的觀念轉變問題不是大問題。
《農財寶典》:除了投喂料方面需要改進外,其他養殖模式上需要做怎樣的調整呢?
肖林棟:除臺灣外,目前石斑魚養殖分布為海南6成,廣東3成,福建1成。海南占比最大,其土地資源也豐富,地租較便宜,我覺得海南石斑魚養殖還是處于一種比較粗放的模式,其90%以上是土塘養殖,相對于福建的水泥池養殖,其養殖密度低,少數高位池養殖的放養密度也比較低(福建畝產可達到1萬斤,海南只有3千斤的畝產)。
這會帶來什么呢?7-10月份是海南臺風高發季節,如果是剛放苗的時候打臺風,養殖戶還可以重新放苗,損失較小,但是養殖戶一般在清明前后進苗,長到這個時間可以達到半斤-7、8兩重規格,這個時間打臺風,如果把魚打掉,對養殖戶的打擊是致命的。
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還是建議在養殖模式上做改變。像在福建地區,石斑魚大部分是大型水泥池養殖,400-600平方米一個塘,養殖密度達到1萬斤,是海南的3-4倍。還有一部分是小池養殖,放養密度也很高,均是水泥池養殖,可以搭棚,大大減少外界環境因素變化帶來的影響,風險明顯降低。
各地養殖模式上存在的差異,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各地的氣候條件上的差異,海南也完全可以采取像福建地區水泥池的養殖模式。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土地資源的分配上,海南土地資源相對來說是豐富的,地租便宜,他們也就不想投資高成本去建一個水泥池,寧愿去投資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魚塘,但是一旦碰上這種天災的時候時候是無法躲避的。比如養殖1萬斤的魚,在土塘里可能養4個塘,在水泥池里,我只需要1個池子就夠了,那我只需要做好一個池子的防護措施,完全有可能避開臺風帶來的風險。
七好公司始終致力于科技創新,為養殖者提供水產飼料和養殖解決方案,持續為養殖者創造更大價值。2年多來,七好公司一直在幫助更多的養殖戶改變觀念,升級養殖模式,創造更大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