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國臺辦批準在福建東山設立海峽兩岸水產品加工集散基地,記者昨從廈門海關獲悉,該關已正式批準設立福建東山海魁公共保稅倉庫。此舉將為兩岸水產品貿易和加工提供范圍更大、操作更便利、運作成本更低的平臺。
據廈門海關介紹,該保稅倉庫系目前該地區唯一一個公共保稅倉庫,位于東山縣康美鎮城村(國家中心漁港內)。占地3萬平方米,面積1.5萬平方米,其中冷藏庫1萬平方米,通用倉庫5000平方米,庫容5.25萬噸。該倉庫可用于境外客戶遠洋捕撈水產品的加工貿易、一般貿易、轉口貿易等貨物的保稅存儲。
目前東山已成為大陸對臺水產品進出的主要集散地。東山海關統計顯示,2006年,該關監管對臺小額貿易進出口水產品4.93萬噸,貨值2011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7.18%和41.32%。今年1-4月,進出口量為1.26萬噸,貨值584萬美元。每天至少有2艘次的臺輪停靠東山銅陵碼頭,直接將水產品輸往臺灣高雄港,在東山港對臺貿易的輻射作用下,目前北至遼寧、山東,南至海南、廣東等地,都有各類水產品經東山港輸往臺灣。臺灣的活石斑魚等也從這里上岸運銷廈門、福州、廣州等地市場。
據了解,該保稅倉庫的建成將與東山國家中心漁港形成配套,吸納來自包括臺灣在內的東南亞一帶國家和地區的遠洋捕撈作業漁產品,并吸引臺灣水產品加工企業投資辦廠,帶動兩岸漁業合作,促進海峽兩岸經貿和人員往來。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