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北全省“一魚一產業”按區域化、專業化、標準化、產業化推進,發展勢頭迅猛,F已初步形成了小龍蝦、河蟹、斑點叉尾魚回、黃鱔、黃顙、鱘魚、武昌魚、龜鱉、鱖魚、青蝦等10大品種的優勢產業。
小龍蝦產業。小龍蝦由過去不起眼的小品種發展成為一個大產業,成為湖北省的龍頭產品。全省今年小龍蝦野生寄養面積可望達到150萬畝,實現產量15萬噸,預計占全國總產量的40%以上,居全國第一,產值20億元。全年可望加工轉化小龍蝦10萬噸,產值超12億元,創匯1.5億美元,基本實現了“世界龍蝦在中國,中國龍蝦在湖北”的格局。武漢市新洲區為了大力發展小龍蝦產業,對當年新增稻田養蝦面積按每畝50元給予補貼。潛江市今年把“小龍蝦野生寄養”作為結構調整主線,養殖面積10萬畝,產蝦1.5萬噸,創產值2億元,龍蝦加工量達到7萬噸,出口創匯6000萬美元。湖北天佳集團與孝感市孝南區簽訂協議,投資1000萬元在該區建立萬畝小龍蝦養殖基地,目前已繁育蝦苗3000萬尾,庫存優質種蝦5萬千克。荊門將野生龍蝦寄養殖作為水產業新的增長點,在全市范圍內發展野生龍蝦寄養面積10萬畝。為做好小龍蝦的野生寄養,荊門市水產局采取多媒體講座、現場培訓、現場指導等形式已培訓2000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4000余份。荊門市最大的龍蝦加工企業楚龍水產品加工有限公司也已擴建完工,擴建后可年加工蝦仁1000噸、加工甲殼素化妝品原料100噸、加工蝦尾100噸,可創產值5000萬元。
河蟹產業。目前該省河蟹放養面積超過240萬畝,預計產量可達4.5萬噸,占全國河蟹養殖產量的10%,一年一度的梁子湖螃蟹節已經成為人們品蟹、畫蟹、唱蟹、評蟹的節日,梁子湖、洪湖、刁汊湖、茅山等大閘蟹品牌開始走向全國。
鱔魚產業。黃鱔是湖北省的拳頭產品之一,產量占全國的50%以上,居全國第一,產品遠銷港澳臺、日本、韓國和東南亞。該省目前鱔魚網箱達240萬口,養殖區域逐漸從江漢平原輻射到全省各地,今年產量預計可突破9萬噸。仙桃全市形成了以張溝鎮先鋒村和西流河鎮白衣庵村為典型的示范養殖區,黃鱔養殖面積達到3.5萬畝,網箱55萬口。預計仙桃市黃鱔產量1.8萬噸,產值達6億元。
魚回魚產業。魚回魚產業形成了苗種、養殖、加工出口的產業化格局。湖北省魚回魚產量已占全國養殖產量的25%以上,居全國第一。其中嘉魚縣斑點叉尾魚回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苗種基地,今年孵化苗種8億尾,產量占全國的70%以上。魚回魚養殖發展迅速,今年養殖面積超過15萬畝,其中網箱養殖30萬平方米,總產量超過5萬噸。長陽縣、宜都市兩地在發展魚回魚產業上,采取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提供“五統一、一回收”的辦法,網箱養殖近1.2萬口,產量可達1.5萬噸,比去年增長5000噸。湖北省魚回魚基本實現了訂單養殖,全部與企業簽訂收購合同,主供加工出口,全年斑點叉尾魚回加工成品出口可望超過2萬噸,創匯9000萬美元。為了把斑點叉尾魚回產業做大做強,目前湖北正在積極爭取國家級斑點叉尾魚回遺傳育種中心落戶武漢,打造全國斑點叉尾魚回產業基地。鱘魚產業。今年湖北省鱘魚產量可望達到1800噸左右,產量占全國10%以上,以宜昌天峽公司為主的鱘魚產業發展取得重大進展,今年興建的工廠化育苗車間主體工程全部竣工,目前進入魚池設備安裝調試階段,年底可投產,年可產魚子醬5噸,魚苗2000萬尾。今年與武漢市合作,計劃在江夏區建設占地面積1300畝的“世界鱘魚產業園”,該項目投資10億元,集鱘魚工廠化養殖、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科研培訓、博覽商務為一體,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43億元,利稅12億元,創匯2億美元,安置就業8.5萬人,增加產值11.5億元。
武昌魚產業。主要以鄂州武昌魚國家級原種場為核心,以武昌魚集團、鄂州梁子湖工貿公司為龍頭,輻射帶動梁子湖水系和江漢平原,形成了年產10萬噸的規模,居全國第一,鄂州的武昌魚加工產品已經成為國內知名品牌。
龜鱉產業。湖北省龜鱉產量占全國總產的10%以上,目前全省龜鱉養殖面積達10萬畝,溫室面積達120萬平方米,全年產量預計達到18000噸。
黃顙魚產業。目前湖北省黃顙魚養殖面積達90萬畝,比去年同期增20%,產量預計達25000噸,約占全國總產的30%以上,居全國第一。荊州黃顙魚國家級良種場的種苗的銷售范圍已經覆蓋到了國內大部分省市。
鱖魚產業。今年該省鱖魚放養面積達80萬畝,同比增5%,預計產量可達12000噸以上,占全國的8%。
青蝦產業。今年該省青蝦放養面積達30萬畝,同比增5%,產量達1萬噸以上,約占全國總產的5%,今年國家級的青蝦原種場有望落戶湖北。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