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湖北湘宜水產品有限公司近日再次接下出口美國4000噸鮰魚的大單。至此,湖北宜昌市今年出口美國的清江鮰魚將超過1萬噸。據悉,這是我國鮰魚首次大規模出口美國。
“八百里清江,八百里畫廊”。清江發源于鄂西山間洞泉,由2000多條山泉匯集而成。常年綠波蕩漾,清澈透底。經鑒定,清江水為無公害、無污染的天然礦泉水,富含多種礦物質和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舉世矚目的隔河巖水利樞紐工程完工后,清江庫區1萬余公頃水面成為世界上最適宜鮰魚生長的場所。據當地專家介紹,利用清江天然礦泉水,清江鮰魚營養豐富,是天然的綠色食品。2002年前,清江鮰魚產量不足1000噸,加工出口為零,基本上處于自產自食的原始養殖狀況。當地百姓坐擁豐富資源卻過著貧困的日子。
為改變這種狀況,宜昌市從標準化入手,開展了扎實有效的工作。2004年,宜昌市政府下發《關于加快鮰魚產業化發展的意見》,無公害斑點叉尾鮰網箱標準化養殖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水產品標準化示范區。
網箱養殖鮰魚是一種全新的養殖技術。宜昌市質量技監局從制定標準入手,高起點建立健全質量標準體系。他們收集整理美國、歐盟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最新鮰魚養殖技術和相關食品標準,對比分析清江庫區的自然環境和鮰魚生長習性。在此基礎上,聯合農業、水產、科技等部門共同攻關,先后制定了《無公害食品斑點叉尾鮰》、《無公害食品斑點叉尾鮰網箱養殖技術規范》兩個省級地方標準。這兩個標準在魚苗、水質、溫度、飼料、魚病防治,網箱尺寸、密度等方面都制定了苛刻的技術要求。據悉,這兩個標準不僅獲得了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而且普遍高于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對鮰魚的質量技術要求。
宜昌市質量技監局還組織市水科所專家,編寫了無公害水產品實用技術培訓教材《斑點叉尾鮰健康養殖技術》,對20個養殖基地的養殖戶開展大型技術培訓150余次,培訓人員達1萬人次,培訓面100%。與此同時,宜昌市質量技監局首次將認證認可制度運用到標準宣傳中,幫助當地養殖協會推廣實行“三制”管理辦法,即養殖許可證制、養殖審批制和產品認證制。他們還與市水產局組成專家組,專門負責收集進口國鮰魚食品的標準技術信息,及時修訂已有標準,鼓勵和扶持龍頭企業采用國際先進標準開展深加工。清江庫區最大鮰魚加工企業湘宜水產品有限公司參照歐美標準組織生產加工,投產當年加工鮰魚5000噸,一次性通過美國質量檢驗,全部出口美國。
據宜昌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推廣網箱標準化養殖鮰魚3年,該市養殖面積由當初不足8萬平方米發展到30萬平方米,網箱養殖產量由1000噸左右上升到1.8萬噸,養殖產值由2000萬元增至1.5億元。清江庫區養殖戶年純收入達到6.4萬元,庫區農民人均增收214元。養殖單產由不足50公斤/平方米,達到目前的100公斤/平方米。養殖產品質量由原來的合格率不足60%達到了100%,被湖北檢驗檢疫局確定為出口免驗產品。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