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專家學者一直認為稻田里不能養龍蝦,擔心龍蝦破壞水稻生長;可是潛江一位普通農民卻發明了‘蝦稻連作’模式,帶動了全省龍蝦養殖產業的大發展。我提議,省科技廳要給他頒獎。”
昨日上午,省長羅清泉在省政府第四屆咨詢委員會第一次全會暨全省政策咨詢工作會議上為一位普通農民請功。
這位農民名叫劉主權,系潛江市積玉口鎮寶灣村人,今年46歲,只有高中文化。記者把省長為他請功的消息告訴他后,他激動地說:“感謝省長的關心,感謝省長的關心!”
劉主權稱“蝦稻連作”的發現也很偶然。那是2000年冬季,看到別人從野湖里撈野龍蝦賺錢,他就買了4000多元的種蝦,投放到自己承包的60畝低湖田里。次年4月,他捕撈了一部分,賣了六七千元。剩余的蝦準備夏季再捕撈,沒想到天熱后這些蝦全鉆到田泥深處,捕撈不成。
“看來,龍蝦只能在4月份捕撈,而4月份捕完蝦后,正好接著種水稻。9月份收割完水稻后,也正好可放養種蝦,時間銜接得正好。”劉主權悟出了“蝦稻連作”的點子。2001年9月,他再次投放種蝦,次年4月捕撈出售,收入約3萬元。當年種的水稻也收入幾萬元。
劉主權的經驗不脛而走,村里1000多畝低湖田全都搞起“蝦稻連作”。潛江市水產局局長吳本遠介紹說,到2003年,該市全面推廣“蝦稻連作”經驗。去年,全市向歐美出口龍蝦,創匯4000萬美元。
“蝦稻連作”經驗迅速被推廣到全省。去年,湖北省“蝦稻連作”面積達到130多萬畝,出口創匯將近1億美元,居全國第一。水產界贊譽:“世界龍蝦在中國,中國龍蝦在湖北。”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