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4時30分,陣雨,沈家門國際水產城6號活品碼頭,一艘攏洋活鮮船為39號水產門市部店主老潘運來8500公斤梭子蟹。老潘粗步統計后表示,80%為200克(4兩)以上的大蟹,其余為150克(3兩)左右的中蟹。
潘老板告訴記者:“今夏收購的梭子蟹與往年不一樣:大蟹特別多,10多年基本上沒見過現在這么大的‘蟹片’。”
拖蝦船老大心生疑惑
島城主婦們近段時間在買菜時也發現,市場內梭子蟹大蟹特別多,價格相對較低的中小蟹則不常見。在人們大飽口福的同時,一些精打細算的主婦們也不禁會問:往年常見的小蟹哪去了?
對此存在同樣疑惑的,還有岱山一位捕魚多年的王姓拖蝦船老大。一周前他在定海辦事,記者問他8月1日拖蝦船結束伏休開捕以來情況,王老大說,生產產量可以,漁獲物中梭子蟹大蟹特別多,這與往年開捕后不一樣。“往年應該是今年生長的新蟹居多,中小蟹占大頭;今年看看絕大多數是老蟹大蟹,新蟹很少露面。”
王老大有些忐忑:“大蟹價格雖然賣得好,但老蟹總會越捕越少,常理這個季節漁場應是新蟹來補充,下半年蟹產量才不會減產。大概是今年拖蝦船開捕比去年早了半個月,新蟹還沒有從近洋游到漁場去吧?”王老大希望這個謎8月16日以后(往年拖蝦船開捕時間)可以解開。
水產城依然老蟹撐市面
8月19日,記者來到沈家門國際水產城。在這里做活蟹生意已超14年的潘老板說,他也感到奇怪,今夏新蟹為何遲遲很少露面?
今年伏季,他與6到7艘活鮮船有生意往來,主營收購流網梭子蟹。每年伏季水溫較高時,蟹類主要在洋流上層活動,以上層魚為作業對象的流網船是伏季梭子蟹的主要來源,其產量遠比以拖蝦為主的作業要多,因而流網船生產最能說明梭子蟹資源情況。
門店做活蟹生意,是不分優劣按“統蟹價”從活鮮船收購。今年伏季以來,潘老板日均經手5000公斤至7500公斤梭子蟹,其中約70%是大蟹,其余為中蟹,小的基本未見。而去年同期,“統蟹”中比重過半的是中小蟹,大蟹的比重要看不同活鮮船的運氣。他說,其他門市部情況也差不多。
潘老板19日下午的統購單中還是以老蟹為主,基本不見新蟹。看來,水產城收購的漁獲物目前依然是老蟹在撐市面。
過熱的天氣新蟹游不過來?
漁場為何遲遲不見新蟹?老潘也有自己的見解:今夏過熱的天氣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蟹類洄游索餌規律。北方較冷水域的新蟹也許還不適應南方過高的水溫,因而“游不過來”,而老蟹個大勁足,因而“先行一步”。如果這樣,就無須過慮。一旦氣溫下降,長成的新蟹自然會在東南部漁場出現。他說,去年伏季,梭子蟹作業中出現過“南蟹強壯、北蟹瘦弱”的情況,結果導致“北向船”紛紛向南作業。“氣候適宜時,蟹類自然會向南洄游,先游到南方當然是力氣大的了。”潘老板一席話,竟然將新蟹不出和舟山今年七月份創出40.2℃高溫、11天高溫天數兩個新紀錄聯系上了,實在頗具“新聞敏感性”。
潘老板說,舟山有句老話“蟹糊涂”,洋面下蟹族“自主”,今夏老蟹撐市面到底是什么原因,人們不可能一清二楚。但大蟹多了,今夏市民吃蟹應吃得更爽快。
潘老板收購的“統蟹價”20到26元每公斤,比去年高了約6元。19日下午到貨的那8500公斤蟹,老潘除了讓自己的門市部裝了一車,更多的在一小時內即轉手給10多名貨車司機,販往全國各地。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