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河湖眾多,漁業資源豐富。近年來,江蘇堅持以生態、質量、品牌和效益為中心,著力轉變漁業增長方式,堅定不移地推進結構調整,漁業綜合實力明顯提升。2006年,全省水產養殖總面積達到1232萬畝,水產品總產量405萬噸,漁業經濟總量850億元,其中養捕業產值超過552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7500元;今年上半年,水產養殖面積繼續保持穩定,實現水產品產量146.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4.9%。
按照建設現代漁業的目標要求,著力在健康養殖和質量管理這兩個關鍵環節上下功夫,努力推動漁業走又好又快的發展道路。
轉變增長方式,堅持走高效生態健康養殖之路
把走高效生態健康養殖之路作為轉變漁業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江蘇漁業從速度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轉變。
一是大力發展高效漁業。從2006年起,組織實施了高效漁業規模化工程,著力培育高效優勢品種,全省畝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漁業養殖面積現已達到 222萬畝。按照發揮優勢、合理布局、鏈式開發的原則,推動水產養殖向專、精、優、強方向發展。特別是河蟹養殖產量超過24萬噸,產值達到120.86億元,成為江蘇漁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
二是積極推廣健康生態養殖技術。堅持向漁農民宣傳健康生態養殖理念,引導他們調整養殖思路,通過“以水養魚”與“以漁養水”有機結合,大力推行綜合套養、生態種草養殖、仿野生養殖、內循環養殖等健康生態養殖技術,改善水域生態環境,提高水產品品質,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三是注重加強健康養殖典型示范。2006年,農業部批準江蘇省創建了7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場),今年又組織申報 12個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場)。在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引導養殖者運用環境改良型養殖模式,使用優質水產種苗和優質配合飼料,減少養殖自身污染,科學防病治病,逐步實現從傳統養殖向現代養殖轉變。
加快認定認證,提高水產品綜合競爭力
在推進水產健康養殖的同時,全面加快產品認定認證步伐,實現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多舉并進,讓老百姓吃上放心江蘇水產品。
一是加快“三品”發展。政策鼓勵、資金扶持與法規制度建設相結合,不斷推進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工作。全省已有552個水產品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32個獲得綠色食品認證,91個獲得有機食品認證,認定無公害水產品基地813個,面積568萬畝。從今年5月1日起,省政府啟動了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進入江蘇市場銷售的農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或行業規定的質量安全標準。
二是強化產品基地監管。積極開展水產品全程質量安全控制試點,按照“二個登記、五項制度”的要求,嚴格苗種、飼料、漁藥等投入品使用的監管,推行投入品塘口記錄、生產日讠志和用藥處方制度。連年組織對無公害生產基地和水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測,并對監測結果進行公開通報,對不符合規范的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證書予以撤消,維護無公害水產品認定認證制度的嚴肅性和社會公信力。
三是推進名牌發展戰略。大力培育名牌產品和企業,鼓勵企業注冊原產地和品牌商標、申報名牌產品,推動品牌影響力向公信力整體提升,全省省級以上名牌水產品已達31個。
強化體系建設,為水產品質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水產品標準化體系。按照水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積極組織申報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制修訂項目,建立標準化水產品養殖技術體系。全省共組織建設了50多個國家、省級以及市級水產養殖標準化示范區,重點在產地環境、苗種、水質、飼料、漁藥、產品、質量檢測等方面,完成制修訂國家、行業、地方標準 120項。
二是建立健全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初步建成了以省水產質量檢測中心為龍頭、市級中心為骨干、縣級檢測站為基礎、市場(企業、基地)檢測點為補充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加強縣、鄉兩級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員隊伍建設,配套出臺了相關規范性文件,基本實現監管有法可依、生產檔案齊全、監測信息完整、監管措施全覆蓋的工作格局。
三是建立健全水生動物防疫體系。率先成立了省水生動物衛生監督所和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大部分市縣也相繼成立了水生動物防疫機構,使全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疫病防治工作方針得到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對提高養殖病害防治效果、保證水產品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是建立健全水產品種苗體系。堅持培育國家級、省級原良種場,強化省級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場,夯實縣級苗種繁育場,不斷完善水產苗種生產體系。全省已建和在建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13個,已認定省級良種繁育場33家。加強苗種生產許可證制度管理,全省已發放苗種生產許可證958張。不斷突破名特優水產品苗種繁育技術關,提高優質苗種的自給率,為水產健康養殖和水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提供保障。
堅持科技創新,為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加強科技攻關。每年省級財政投入資金3000萬元左右,重點圍繞優質、安全水產品生產與漁業品牌建設等,組織實施漁業科技“三項工程”,加快漁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進程,多項成果獲省政府獎勵。
強化科技推廣。把“水產養殖增長方式轉變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行動”與漁業科技入戶工程結合起來,推動健康養殖等實用技術的普及。今年全省在35個縣實施了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共培育1.5萬戶水產養殖科技示范戶,示范養殖面積約60萬畝,輻射帶動養殖戶22萬戶。
加快產學研推動。以優勢水產品為重點,加強產學研結合,推動產業做大做強。今年5月,盱眙縣政府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合作共建了江蘇省盱眙龍蝦研發中心,加快研究解決龍蝦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促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