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江西省連續40多天遭受高溫無雨天氣,有60多個縣(市)的降雨量不到多年均值的一半,致使旱情迅速蔓延,給漁業生產和漁民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全省大中型水庫蓄水量為99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少21.6億立方米,有27座大中型水庫接近或低于死水位,117座小型水庫、山塘干涸。全省主要江河水位較低,流量較小。撫河干流全線突破歷史最低值。由于長時間的干旱,全省有82萬人、46萬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根據氣象部門預測,未來一段時間我省仍將繼續維持高溫少雨天氣,旱情將進一步加劇。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全省漁業受災面積達135萬畝,水產品產量減少8.78萬噸,漁業經濟損失7.6億元。如撫州市降雨量僅為去年同期的43%,主要支流創歷史最低水位,水庫蓄水僅占正常蓄水的42%,全市養殖水面受災面積達13.8萬畝,損失鮮魚1.1萬噸,漁民因干旱、高溫缺氧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8360萬元;吉安市80%以上的水庫蓄水量不到去年的一半,40%左右的山塘干枯,全市受災面積達25萬畝(其中:水庫18萬畝,池塘7萬畝),損失鮮魚1.5萬噸,直接經濟損失1.4億元。
災情發生后,江西省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緊急行動,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迅速組織水產技術人員深入災區,與災區群眾一道開展生產自救工作。如泰和縣全天候開通“漁民熱線110”,隨時解決受災漁民的生產技術問題,并編寫了《漁業搞旱救災工作措施》印發給漁民;樂平市農業局自籌資金12萬元為苗種場、河蟹養殖場等漁業重點單位購買了增氧機、抽水設備和抗旱柴油等救災物質。
江西省水產局利用高溫輪休期間,派出3個抗旱工作指導小組分赴第一線指導抗洪救災,并制訂下發了救災應急措施,要求各地:一是要合理調節用水,適當減少換水頻率,提高水的利用率,修復滲漏池塘;二是采取人工降雨、打抗旱深水井等方法開展生產自救;三是加強漁業病害防治,指導養殖戶定期潑灑藥物,預防和減少漁業災害的發生;四是適時捕撈,減少魚類存塘量;五是突出重點,保障重點水面用水。要求各地要優先保障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省級水產良種場和各繁殖場的親魚池和魚種池的用水;六是積極與農機部門聯合,通過實施漁機購機補貼的方式,有針對性的加大對清淤機、增氧機、投餌機的補貼力度,保證抗旱的需要。
此次旱災發生范圍廣,來勢兇猛,持續時間長,對江西省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目前災區的生產和生活自救活動正在緊張進行中。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