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國際上一些媒體和機構對中國出口食品,包括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關注。有些報道是可觀的,出發點是善意的,也有一些是以偏概全,甚至無中生有,惡意炒作,以確保食品安全之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是違背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中國水產品出口的快速增長,是國際間經濟貿易分工的結果,這其中就有許多日韓企業投資并參與中國企業經營管理的成果。國際間水產品進出口貿易“斗則兩傷,和則兩利”,貿易保護主義會阻礙共同的利益和發展。
國內和國外一些權威的統計數字表明,中國出口食品的質量是可靠的。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發布的2006年度進口食品監控報告顯示,中國輸日食品的抽檢合格率達99.42%,超過美國和歐盟輸日食品的抽檢合格率。希望日本和韓國的漁業界同仁,能夠把這些統計數字和真實情況介紹給本國的消費者,讓他們放心消費中國的水產品。對于個別企業發生的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以及養殖、加工過程還存在的薄弱環節,我國政府和漁業部門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監管和治理,我國出口水產品的質量今后會更加過硬。
日本水產會會長中須勇雄:
我喜歡吃中國的水產品
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水產品質量還是很高的,這兩天在湛江參加對蝦節,吃了許多中國養殖的對蝦和各種水產品,感覺很好。你們的烹飪技術也是一流的。日本人對中國水產品質量的整體評價也比較高,日本從中國進口水產品的數量近年來是增長的趨勢。今年鰻魚出了點問題,其他品種的需求量會增加。據齊景發會長介紹,中國大連養殖的大菱鲆今年已首次出口日本。
中日水產品貿易出現的摩擦和問題,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響:一是去年日本出臺“肯定列表制度”,對食品質量提出更高、更細、更嚴格的標準,在兩種標準的轉換過程中,中國的部分出口企業以及日本國內的部分企業還不能馬上適應。中國的同行應該理解,日本的新標準是向全球公開的,各個國家提高食品檢測標準也是大勢所趨。二是食品安全具有這樣的特點,即使有99人已經努力做到了最好,有1個人犯了錯誤,那么可能使100人共同受牽連。三是受媒體渲染的影響,部分水產品進口商會有些擔心,減少了進口量。日本人均水產品消費量也呈下降趨勢。但我相信,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問題,中日水產品貿易會持續增長。
韓國水產會會長樸奎石:
中國的加工廠比韓國好
韓國去年水產品進口額10億美元,出口額24億美元,出口大于進口。韓國與中國一樣,希望有公平競爭的國際貿易環境。
韓國對水產品的需求量大,但是本國的生產量在減少,進口量逐年增加。韓國政府和進口商已經認識到這個趨勢,更多地關注中國這樣相鄰的水產品生產大國,今后的貿易量肯定會繼續增長。一些韓國的進口商紛紛來中國參觀考察養殖場和加工廠,他們覺得中國的加工廠很先進,很現代,比韓國的好。我個人十幾年先后4次到中國,也明顯感覺中國的水產品質量在上升,中國政府抓食品安全的力度越來越大,措施越來越到位。
過去中國出口日本的水產品,我認為總體質量和衛生狀況比較好,因為日本人比較小心謹慎,檢測做得比較徹底,日本進口商本身對質量的要求也很高。雖然中韓之間尚未出現水產品貿易摩擦,但今后隨著量的增加,我們雙方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關于質量問題,政府的權威檢測能夠說明問題,消費者的評價和接受程度更加重要。希望中韓水產品貿易能夠平穩健康的發展。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