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圍蝦是哪的?”“福建的。”“黑頭魚是哪的?”“浙江的。”昨晚,在延吉路某酒店內,內蒙來青旅游的葛先生點菜時竟很難找到純正本地產的魚蝦。
記者了解到,由于青島禁漁期尚未結束,而本地養殖的海鮮又不能完全滿足島城市場的需要,南方海鮮開始占領青島人的餐桌。
海產都是本地貨?
雖然南方的海產品很多,但是像延吉路某酒店這樣老實回答問題的商家并不是多數。記者昨日在市場上看到,只有部分超市會標明海鮮產地,農貿市場上大部分的海產品都沒有注明產地。記者隨即采訪海水養殖專家了解到,南方和北方養殖的海產品在外觀、價格、口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游客和普通市民很難將其區分開。
記者昨天相繼來到南山海鮮市場、八大峽綜合市場、大連路農貿市場等市場的海鮮攤販處詢問,大多數攤販都說自己所賣的海鮮是本地產的。“正宗紅島蛤蜊,不是的話你來退給我,我一分錢不要你的!”一個攤販向周圍的顧客推銷。而在旁邊的攤販則指著自己面前擺的一排各種各樣的海魚說:“小的是海捕的,大的是養殖的,都是咱本地的!”
四成蛤蜊靠“引進”
山東海水養殖研究所科研處主任李成林告訴記者,目前島城市場上大部分大黃魚系南方產的。“咱們市場上賣的大黃花魚別看個頭大、模樣好、價格比小黃花貴,可是大黃魚大都是南方養殖的,如福建的寧德等地。小黃魚一般都是海捕的。”
李成林介紹說,除了大黃魚是“外來”之外,黑頭魚、帶魚、鱸魚等也有一部分從南方運來。“這三種魚之中,帶魚是海捕的,黑頭魚和鱸魚一般都是養殖的。鱸魚咱們本地網箱養的也有很多,可以滿足部分市場需要。而黑頭魚因為本地養殖規模還不夠大,大部分市場需求還要依靠南方養殖黑頭魚來滿足。”
除了魚類,市民平常最經常吃的海鮮莫過于蛤蜊。但是李成林告訴記者,市面上打著“紅島蛤蜊”旗號的攤販,不一定都從紅島進貨。“紅島蛤蜊不能滿足整個市場的需要,他們賣的蛤蜊有可能是即墨、煙臺、大連等地產的,甚至可能是福建等南方地區產的。”李成林說,從往年的數據看,本地蛤蜊每年只能滿足60%的青島市場需要,剩余的部分要從大連、福建等地調貨補充。
南北海鮮都可放心吃
雖然海鮮的“籍貫”不同,但是市民最關心的還是海鮮的價格、口感和營養。李成林說,由于南方海水溫度比北方高,因此海產品的生長周期相對較短,養殖成本就相對降低,體現在價格上,南方海產品比北方海產品的價格要低20%左右。
“也是基于海水溫度等同樣的原因,南方海產品的口感和北方的有些不同。雖然來青游客不容易將兩者區分開來,但是吃慣了本地海鮮的市民一下子就可以品出個中不同。總體來說,南方魚的肉質較松散,魚味稍淡,北方魚因為生長的水溫低、生長期長,所以肉質緊實、味道更濃一些。”從營養價值上來說,同一種魚的營養價值差異不大,但是李成林同時也指出,同一個魚種,生長期較短的自然比生長期長的營養上差那么一小點,但海產品只要夠新鮮,就可以放心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