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受陽泉市娘子關電廠兩臺發電機組關停影響,陽泉市娘子關羅非魚養殖業受到重創,產量將銳減3/4。為積極應對這一不利影響,讓娘子關地區的漁業養殖戶不因失去養殖條件而影響收入,陽泉市水利部門正幫助當地養殖戶引進新的冷水魚品種和養殖技術。
娘子關羅非魚養殖業始于1980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娘子關羅非魚的養殖面積從當初的2.7畝發展到現在的140余畝,年產羅非魚800多噸,占全陽泉市水產品總量的70%左右,羅非魚養殖業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6月5日,在山西省關停小火電機組行動中,娘子關電廠兩臺10萬千瓦發電機組關停,到明年10月,剩余的兩臺機組也將關停,這對于陽泉市的漁業生產,尤其是娘子關羅非魚養殖帶來了重大影響。由于沒有了熱水來源,娘子關地區的羅非魚只能夏季養殖一季,不能越冬,失去了養殖優勢,年產量最多只能達到200噸,且由于夏季成魚集中上市,造成羅非魚價格偏低,對當地漁業養殖戶的收入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陽泉市水產站負責人介紹,為消除上述不利影響,早在去年,他們就會同財政、科技等部門與當地水產養殖場進行聯系,積極幫助養殖戶引進新的適宜品種和冷水養殖技術,目前已確定推廣的養殖品種有鱘魚、斑點叉尾魚回和加州鱸三種,其中鱘魚已開始試驗養殖5畝,每畝年純收益預計可達到10萬元以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