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啟動南北長山島大橋工程前期工作;順利完成100萬千瓦海上風力發電場工程的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南長山島東海岸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已開始陸地清基;剛落成的海上公園建設項目成為長島旅游的一大亮點;積極爭取到省政府為長砣電纜項目提供3500萬元無償資金,水下工程已招標鋪裝……全市支持長島科學發展現場會后,長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優化升級和重大工程項目的運作節奏。
長島開展了“全市支持長島,長島怎么辦”大討論,并召開全縣領導干部讀書會,沿島進行“看亮點,選出路”觀摩會,組織鄉鎮和有關部門到牟平參觀漁村建設,引導干部形成“跳出漁業抓漁業”意識,研究調整壯大漁村經濟的新措施。同時,長島高起點抓好海島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定位、布局和建設。堅持高層次規劃、高標準建設南長山島東西兩海岸、“漁家樂”民俗風情園、各島嶼港口碼頭改造升級、省道263線延伸和海水淡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對已啟動的廟島、大黑山島、小黑山島等島嶼綜合開發項目與景區整體開發項目,慎重考慮島嶼個體的獨特性和海島群體的關聯性,高度重視保護生態、美化生態,精心營造更加美麗、更加和諧的迷人環境。
如何引領海島經濟產業邁入高端領域?長島瞄準建設旅游休閑勝地的目標,有效利用旅游休閑、海珍品養殖和風力發電等海島資源優勢和特色,對海島產業進行科學性優化升級。長島把旅游休閑業提升到第一產業位置,從美化自然、人文、景點景區和各種配套設施入手,提高旅游休閑產業的吸引力和產出力,并將海島工業產業的培植與觀賞融為一體,探索獨具海島特色的海島工業發展模式。具體運作上,長島以建設“中國最佳旅游度假海島”和“全國海珍品養殖基地”為定位與取向,目前已確立相應的實施方案,建設具有全國領先水平的貝類、海參、鮑魚3個1.5萬立方水體的水產良種繁育中心,刺參、鮑魚、海膽、櫛孔扇貝、江珧貝5處10萬畝的海珍品原種保護場和100畝生態養殖基地,推動傳統漁業向觀光漁業轉變,使多品種 、立體化、生態型的“藍色牧場”成為既可觀賞又能品嘗名貴海珍品的旅游區。長島還放活思路,借助100萬千瓦海上風力發電場開發建設所形成的良好條件,利用水下樁基進行36萬畝游艇基地、網箱養魚、海珍品底播的上中下水層立體化開發,形成集觀賞、游樂、運動于一體的海上特色景區,以長島全新全優的“產業之美”彰顯海上明珠的特殊魅力。
眼下,長島全縣上下正轉變思維,將主要精力用在推進一系列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上。縣主要領導帶領班子成員深入一線調研解難,快速抓辦各自分包的重大事項。各部門單位聯手進行“兵團作戰”,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做到一抓到底見成效。同時,積極在政策、科技、人才、組織、宣傳等方面與上級有關部門進行工作對接。日前,省政府召開了長島海上風電場建設協調會,同期完成了30萬千瓦海上風力發電場科研報告和5萬千瓦海上風力發電場可行性研究報告,并協調省電網公司將長島擴建和新建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納入建設規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