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全國黃鱔市場一直呈現的態勢就是三四兩以上的大條黃鱔價格長時間低于二兩左右中條黃鱔,直到十月底這種局面依然存在。目前隨著氣溫的慢慢下降,野生黃鱔的上市量已經很少了,進入了養殖黃鱔支撐市場的階段,一直到明年三四月份,野生黃鱔的上市量都會很小。
今年國慶黃金周過后,長三角地區黃鱔市場行情就一直不溫不火,除了周末的時候會有點浮動,平時價格總體穩定。以南京市場為例,國慶過后,2兩以上黃鱔價格穩定在26-27元一斤,3兩以上黃鱔價格穩定在25-26元一斤,這個價位基本比國慶節的時候下降了一斤五塊錢左右,即便是和國慶節前相比也下跌了2-4元一斤。常州市場的情況還要差點,最近半個月以來,常州凌家塘水產市場上黃鱔價格基本沒有浮動,批發商表示目前每個檔口的銷量大概在三千斤左右,“這個數字是太低太低了,國慶節以及九月份每家賣出去五千斤以上的黃鱔不是難事,而現在每天能賣三千斤都敢說自己是大戶了”。
養殖方面的情況也不太樂觀,九月份以后發病的黃鱔開始陸續上市,對于黃鱔市場價格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到了十月份黃鱔發病情況有所緩解,但是市場銷量不理想,養殖戶賣魚進度比較慢。據了解,今年長江沿線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大黃鱔主產區養殖情況不如去年,主要就是六七八月份天氣不太穩定,溫度總體偏低,養殖戶投苗后的成活率不高。即便遇上十天半個月的持續高溫天氣,投苗成功率是上升了,但是緊跟著的大風天氣又導致發病率增加了。總體來說今年長江沿線天氣波動比較頻繁,養殖過程中沒有受到病害困擾的養殖戶是鳳毛麟角,估計今年四大產區黃鱔產量應該是不如往年。按道理來講,產量不如往年的話,價格應該會比去年好點吧,但是三公消費減少對于黃鱔價格的殺傷力仍然存在,這是目前黃鱔價格難如人意的另一個因素。
從安徽安慶一帶了解到,目前4兩以上黃鱔的收購價不足25元一斤,大多數養殖戶利潤空間非常有限,“價格低了沒錢掙,養殖戶也沒興趣賣魚,就慢慢等著”。目前對于養殖戶來說唯一的利好就是當地的氣溫還行,十月底之前氣溫都將在十度以上,養殖戶暫時不必擔心降溫而拋售黃鱔了。而最近關于暖冬的討論也非常多了,都說今年是受厄爾尼諾影響,夏季低溫多雨天氣較多,這個冬天暖冬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如果今年真的是個暖冬,對于城里人來說,暖冬會導致市區霧霾天氣增加,痛苦指數將明顯升高,對于從事水產養殖業的朋友來說,暖冬的好處肯定要更明顯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