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大排檔里吃龍蝦,是許多武漢人夜生活的一部分,一個只有40多個攤位的排檔,在每天晚上就要消費掉兩噸的小龍蝦。日前,記者在武漢,就看到了這樣的勝景。
這里是武漢市復興村的一家大排檔,油燜大蝦是這個店的特色菜,所謂的油燜大蝦就是麻辣風味的小龍蝦,油燜大蝦已經成了許多武漢人夜生活的一部分。
消費者:“這一大鍋就是我們朋友,我們朋友在一起就吃這一大鍋,這是海鍋。”
服務員:“這一鍋大概是10斤蝦子,300元錢!
這個只有四十桌的排檔,一天就要吃兩噸小龍蝦。
排檔老板:“不怕他不來,來了他就肯定會再來了。”
記者:“就奔著小龍蝦來的?!
排檔老板:“對,不是小龍蝦,是大龍蝦,油燜大蝦。”
雖然眼前生意就非;,但是老板說這幾天的生意已經不如前一陣兒了。
服務員:“前一個月,前三個月,生意是最好的,晚上7點鐘到晚上9點鐘,排隊排到晚上11點,每天晚上從下午四點半就排隊,排到晚上11點。”
為什么銷量小了?老板說是小龍蝦貨源出了問題。這家店的煩惱在武漢的其它餐館也普通存在。在武漢市白沙洲水產市場,記者見到了武漢市水產養殖協會理事陳忠生,他也是武漢市最大的小龍蝦經紀人。
武漢市水產養殖協會理事陳忠生:“高峰時供應量,就我們小龍蝦商貿公司每天不會低于150噸!
這150噸中有50噸供應武漢市內消費,其余則銷到北京江蘇安徽等地。陳忠生的公司幾乎壟斷了武漢市大宗小龍蝦銷售,然而自今年6月下旬以來貨源緊張成了陳忠生最棘手的問題。
武漢市水產養殖協會理事陳忠生:“今年我們國內的銷售全上來了,我們武漢市市民每天的需求量在50噸左右,現在如果說這個市場一旦低于50噸,我們的市場價格就會漲一兩元。”
湖北省的小龍蝦不只是內銷,近幾年還開拓了國際市場,并且出口量在全國最大,有關數字統計,湖北省去年有12000噸小龍蝦出口到歐美,占全國總出口量的75%。這是武漢市東西湖區一家規模較大的小龍蝦出口加工企業,去年出口量達1000多噸。然而記者來到時,這家企業的小龍蝦生產線也停產了。
小龍蝦加工企業副總經理陳國忠:“目前主要是適合我們出口的小龍蝦的原料減少了,這就造成了企業的成本,生產成本增加,去年我們的紅頭蝦子是在13元左右一斤,最高13元錢左右,而今年達到了17元!
最近幾年湖北省各地區不斷擴大龍蝦的養殖面積,已經從2006年的36萬畝擴大到2007年的120萬畝。面積成倍擴大,為什么市場上還是缺貨呢?記者來到了武漢市東西湖區東山辦事處,這里是最近兩年才開始養殖小龍蝦。五七大隊的熊中明今年養了50畝的小龍蝦。
記者:“你們這個叫什么?”
武漢市東西湖區小龍蝦養殖戶熊中明:“叫地籠!
記者:“是什么時候下里面的?”
熊中明:“就是你們打電話的時候下的,剛才聽說你們要來采訪,我們就把籠里下到里面!
兩年的時間熊中明就靠小龍蝦掙了8萬多元,他的小龍蝦從來不用出去賣。
熊中明:“我們的小龍蝦不存在出去賣,都是販子找我們買,龍蝦現在好銷不存在找銷路,我們這有防逃設施,他一看就知道有小龍蝦,他自己就找上門來”。
前一陣兒熊中明一天的銷量是500多斤,而最近他舍不得賣了。
熊中明:“我告訴你,像這個蝦就是個母蝦子,這個是個公蝦子。”
記者:“外觀上能看出來嗎?”
熊中明:“外觀上能看出來,這有兩個生殖器,白的生殖器,這個位置它是腹部交配的,這個位置只有一個白的!
記者:“一年這蝦能繁殖多少小蝦?”
熊中明:“繁率相當高,一只蝦能繁殖400只小蝦子,一年有兩道,春天一道,秋天一道,兩次。”
現在正是小龍蝦的繁殖期,因為要擴大養殖規模,熊中明不得不提早有計劃。
熊中明:“所以自己要留蝦種,農民,不能完全靠野生的,還要留一部分種蝦,像我們計劃明年喂60畝地蝦子的話那,計劃擴大面積,蝦種一定要留下來”。
和熊中明一樣,現在許多的農戶已經不賣小龍蝦了,因為過一段時間價格還要上漲。
小龍蝦養殖戶:“漲到10幾元一斤就更好了,到八九月份的時候蝦少了再投放市場。”
小龍蝦經紀人:“現在農戶不達到7元一斤他就不賣蝦子,他都困起來,所以我們就不好操作。”
小龍蝦以繁殖能力強著稱,原來都是野生自然繁育,沒有人工繁育技術。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小龍蝦成了人們餐桌上一道很受歡迎的菜肴,湖北安微江蘇等地掀起小龍蝦養殖熱潮,也摸索出了凈塘養殖、蝦稻連作、魚蝦混養等模式,但是無論哪種模式其種苗都來自野生,在全國每天幾百噸的消費需求面前,僅靠自然繁育已經遠遠不夠。
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舒新亞:“據我們初步估算,我們省需要小龍蝦苗是400億尾。”
僅湖北省就有400億尾種苗的缺口。舒新亞從1993年開始一直從事小龍蝦種苗繁育研究,2006年,他課題小組研究初見成效。
舒新亞:“但是我們省目前只有5個小龍蝦繁育場,按照2006年的產銷量是5000萬尾,2007年可能會高一點,但是我們預計是達到5億尾,但是5億尾和400億尾的需求量只有八百分之一,所以從整個長江中下游來看,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但實驗研究成果推廣到農戶的田地里,還需要一段時間,而最近兩年,小龍蝦資源緊張問題已經突顯出來。小龍蝦資源緊張,也發出了一個新市場的信號。李行維原是武漢市一家私企的老板,2005年他投資200萬在家鄉承包了300畝地養殖小龍蝦,而在一次買種苗的時候,他看上了這個潛在的市場。
小龍蝦養殖戶李行維:“我們進小龍蝦的時候,小龍蝦的個體不能挑選,公母比例把握不住,打撈上來是什么樣,丟到塘里是什么樣,繁殖量和產量都受限制和影響!
小龍蝦8元一斤,而作為種蝦就能賣到15元一斤,而那些種蝦也就是規格大一點的普通小龍蝦,回到養殖場,李行維決定小龍蝦不賣了。
記者:“現在你每天要打多少小龍蝦上來?”
李行維:“每天三五百斤!
記者:“但這些并不往市場去賣?”
李行維:“有些小的就繼續丟到池塘里養大的就丟到繁殖池塘里,專家的技術指導和我們實際投入跟上的話,估計1億尾問題不大!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