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多年的冰城“魚塘經濟”,讓眾多養魚戶嘗到了其中的苦辣酸甜,“魚塘經濟”有著巨大潛力,是廣大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政府如何宏觀指導、調控,率領養魚戶占領市場、收復“失地”已刻不容緩。為此,哈爾濱漁業主管部門根據哈市的特點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積極措施——
魚塘經濟:冰城潛力巨大
據業內人士介紹,正常情況下每年每畝魚池收益在萬元左右,是種植水稻的十幾倍,養魚是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
哈爾濱市淡水魚市場的需求量巨大,數據顯示,每年市場需求量在以10%的速度遞增。巨大的需求量和穩定的市場環境,對本地養魚戶的經濟收入和“魚塘經濟”發展無疑是件好事,但實際上,本地魚的市場占有率不足3成。
此外,“魚塘經濟”的發展還能夠帶動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利于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改變農民單一的“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多一份增收的途徑。
據了解,沈陽目前從事養魚業的人數有幾萬人,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主要途徑;而現在哈市漁業人口只有8000多人。
目前,哈市本地魚魚種5月份入塘,在9、10月份上市,一年最多產兩季魚;而沈陽養魚戶在政府的扶持幫助下,已經發展成能夠四季生產、八方銷售的產業。生產周期長、產魚期短是我們的弱項,同時也正是我們發展養魚業的潛力所在。
奪回市場:具備天時地利還需人和
“哈市養魚有自己的優勢。”哈爾濱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呼應章介紹:“哈爾濱水質好,溫度適宜,因此地產魚的肉質特別鮮美,很受市民的青睞。”另外,與沈陽魚戶競爭,哈市魚戶從事養魚生產附加成本小,運輸費用低。
哈市養魚戶在與沈陽魚戶競爭本地市場,可謂占有天時、地利巨大優勢,唯獨缺少“人和”。
據了解,由于沈陽養魚已經基本實現產業化、規模化,大大提高了生產能力,同時又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所以在與哈市魚戶市場競爭中占盡價格優勢。
采訪中,有政協委員表示,希望政府能夠對現有漁業資源進行整合,引導漁業企業不斷完善經營機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公司加魚(農)戶”的經營體制,提高產業化水平,帶動群眾漁業,壯大漁區集體經濟。圍繞漁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健全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讓哈市漁業真正成為一個規模、有序的產業,這樣才能提高養魚戶自身的自我保護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主管部門:用“組合拳”打市場
哈爾濱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呼應章說:“目前政府對養魚業的投入應該加大,作為管理部門,他們這幾年也加大了一些工作力度,主要是將‘傳統漁業’和‘現代漁業’結合在一起,用這套‘組合拳’來打市場。”
他表示,為突破氣候對魚塘的限制,要將投放魚種的時間提前,采取越冬池養殖,以此保證本地魚能夠多季節生產上市;發展大水面養殖,保證魚的品種和數量。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呼應章說:“不應僅發展以速度、產量為主打的傳統漁業,應當突破單一經營,倡導現代漁業的發展;此外,根據市場需要,因地制宜地積極發展名特優新水產品的養殖,形成規模化生產,為養魚戶增收提供更多的途徑。”
呼應章告訴記者,現代漁業主要解決品種、質量、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用現代漁業的理念、技術、裝備和管理,轉變并改造現有不適應的工作套路、做法直至產業本身,使漁業通過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實現產業層次的提升、市場地位的提升和發展底勁的提升。另外,近年來,相關部門一直在推動水產養殖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把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作為主攻方向,通過加大科技投入、推廣優良品種、調整養殖品種結構等措施,大幅度地增加產量,提高效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