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菊生是金壇市河蟹養殖戶,每天早上6點多鐘他都要從塘里趕回來,因為這時有人會來到姜菊生的家里買貨,可是他們買的不是河蟹,而是青蝦。每天賣青蝦的錢都由蔣菊生的妻子來收,賣青蝦的錢并沒有打到蔣菊生的收入里。家里有60畝的河有蟹池,河蟹才是他每年的主要收入來源。
蔣菊生妻子:“20元,今天賣了15斤,掙300元錢,這個就是零花錢。”
青蝦收購商這邊剛走,妻子隨手揣上錢就要出門。這時我們留住了她。
記者:“隨手揣著錢去哪啊?”
蔣菊生妻子:“有人找我,我就隨手揣上錢要走了。”
蔣菊生:“她每天都有七八百零花錢,今天這件紅衣服就是新買的,原來穿的破破爛欄的。”
伴著爽朗的笑聲妻子走了,丈夫蔣菊生看在眼里甜在心上。因為每天晚上五六點鐘蔣菊生只要下幾個套蝦的籠子,第二天妻子的笑聲準會響徹整個院子,這讓蔣菊生很是滿足。
現在正是青蝦收獲的季節,每斤青蝦能賣到20元錢,在蔣菊生60畝的河蟹塘里,每畝池塘套養了10公斤的青蝦苗,按畝產30公斤的回收率算,短短3個月,蔣菊生靠青蝦就能賺到3萬多元錢。蔣菊生現在之所以既養蝦又養蟹,那還是源于他的一次意外的發現。
蔣菊生:“我無意中發現這個里面有大青蝦,自己繁殖的。下半年一撈起來,蟹和蝦都有。”
這次意外的發現一下啟發了蔣菊生,為了增加收入,2002年3月份,蔣菊生大著膽子在自家的河蟹塘里放養了一些青蝦苗。這時正是池塘里培養水草,豆蟹苗被暫養到池塘的一處,還沒有大面積投放到池塘里的時候,此時蝦苗可以在池塘里自由生長。
蔣菊生:“河蟹和青蝦分兩個季節放,這個季節有關系。”
到了5、6月份的時候,青蝦已經長大,剛剛長了2個月的河蟹對青蝦就夠不成威脅了。2002年當年,姜菊生就贏來了河蟹青蝦的雙豐收。很快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開始了在河蟹塘里套養起了青蝦。這時,金壇市農林局主抓水產的副局長周建立從中受到了啟發。
金壇市農林局副局長周建立:“這個我們沒想到,但通過這個我覺得畝產還有潛力可挖。”
2003年金壇市農林局開始挖空心思主動幫助養殖戶增收。他們首先想出了改良飼料,給河蟹增加營養,提高河蟹單產的辦法。結果不到半個月,養殖戶們就開始怨聲載道。原來在河蟹塘里生長著一些隨著河水帶過來的長不大的野雜魚,這些雜魚賣不出錢但卻吃掉了大半的營養飼料。
養殖戶:“這個雜魚長不大的,飼料都浪費了。”
金壇市水產站副站長王小兵:“河蟹是底棲動物,魚在上面游,它把飼料吃完了,河蟹才能吃。”
5元錢一公斤的顆粒飼料就這樣白白便宜了野雜魚,試點戶們一氣之,想盡了各種要辦法除掉野雜魚。可是雜魚是除不盡的,每年池塘進水時都會有野雜魚進入。2003年4月,天天與養殖戶泡在一起的金壇市指前鎮水產站技術員王建民,情急之下忽然冒出一個個念頭,能不能套養吃野雜魚的兇猛魚呢,他選擇了鱖魚。
王建民:“養魚,養兇猛魚吃雜魚,增收。蝦能養,魚就不能養。”
盡管養殖戶們顧慮重重,甚至有人見到技術員都躲著走,但是在王建民的再三要求下,指前鎮還是三戶人家勉強答應了套養鱖魚的要求。因為之前有了套養青蝦的經驗,他們在5月份投下了鱖魚苗,這時池塘里的螃蟹基本退完了殼,有了2兩多重,鱖魚根本無法傷害到螃蟹。2003年10月,指前鎮的河蟹都獲得了豐收,結果表明池塘里放下的鱖魚沒有影響河蟹的生長,2004年2月,吳玉芳家的鱖魚也到了收獲的季節,當年的市場價格達到了25元一斤。這下養殖戶們見到水產站的人再也不繞道走了,大家開始紛紛在自家的河蟹塘里套養起了鱖魚。今年吳玉芳家的60畝蟹塘里已經套了2000尾鱖魚。
記者:“您拿鱖魚怎么那么小心啊,手還在抖?”
養殖戶:“鱖魚上面這個刺扎人,有毒。我這個60畝的池塘里套養了2000尾鱖魚,80%回收,25元一斤,一年能賺個3萬元錢。”
按照這樣的養殖模式,金壇市的水產養殖們畝產效益平均達到了近5000元。2006年9月,當地養殖戶們又紛紛采用了水底增氧設施,克服了青蝦、河蟹、鱖魚密度大,爭奪氧氣的問題,有的養殖大戶甚至達到了畝產效益一萬元的收益。這樣的收益不僅帶動了更多的養殖戶紛紛投入到青蝦、河蟹、鱖魚混養的行列,這也使得當地的水產經銷商一年四季忙不停。
2007年6月28日,晚上10點,金壇市
他叫韓正芳,大家都叫他對眼老板,別看老板外號叫對眼,但看起青蝦的規格和品質來卻從不走眼。現在螃蟹還沒有上市,青蝦正是交易的旺季。
韓正芳:“一斤有60頭對蝦,27元錢一斤,少一個頭,減5毛錢。我們專門加工對蝦,銷往蘇北地區。”
記者:“今天掙了多少錢?”
對蝦經紀人:“這是商業秘密。”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