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7日,新疆克拉瑪依,工人正在打撈水庫中的死魚。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2007年9月7日,新疆克拉瑪依,所有被打撈上來的死魚將埋放在一個土坑內,被灑上石灰粉,再用厚土掩埋,圖為工人在往死魚上面灑石灰粉。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2007年9月7日,克拉瑪依市東溝污水庫發生大量鯽魚死亡事件,并有部分污水魚流入市場。克拉瑪依市政府已緊急追繳污水魚,并提醒市民食用這些魚將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一旦發現不明來源的死鯽魚請向相關部門舉報。
9月7日9時20分,克拉瑪依市水上派出所接到熱心群眾舉報,東溝污水庫發現大量死鯽魚,并有人捕撈。接警后,水上派出所民警迅速趕到現場,民警發現在東溝污水庫周邊三個點上共有5輛車40多人捕撈哄搶死鯽魚,有的魚已經被運走流入市場。
水上派出所所長鄧廣生說,當時污水庫靠近岸邊的蘆葦蕩里死鯽魚堆積成群,打撈者有的直接用條盆裝,有的則用桶裝,有的根本不用任何工具,直接用尿素袋裝……事態嚴重,鄧廣生立即進入現場阻止并向市公安局匯報。
隨后趕到的克拉瑪依市公安局防暴支隊的20名警察扣押了被哄搶的鯽魚和車輛,現場混亂的局面才得以控制。
據克拉瑪依市建設局副局長曾煥斌介紹,東溝污水庫是克拉瑪依市區應急備用污水庫,水庫水體中的大腸菌群、鎘、汞、鉛等重金屬含量超標。死亡的鯽魚是在此自然生長的野魚,由于長期生存于此水體中,魚體內重金屬毒物成倍富集,食用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
接到報告后,副市長雷紅霞立即帶領相關部門趕至現場,并在第一時間指示采取緊急措施,將污水魚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點。
經查實,鯽魚死亡的原因是有部分未完全經處理過的生活廢水排放至應急備用污水庫,再加上近期天氣變化導致水質惡化,導致了這一事件的發生。死亡后的鯽魚在污水庫岸邊和蘆葦蕩周圍堆積成群,被釣魚者和魚販發現之后,驅車趕來并割斷污水庫周圍鐵絲圍欄進入,大肆捕撈并向外偷運販賣。
當日上午11時事故上報至市長徐衛喜,徐衛喜指示:“嚴禁一條東溝污水庫魚進入百姓口中。”并要求查清原因。
截至到記者發稿時,為從源頭上杜絕污水庫魚流入市場,克拉瑪依市建設局市政工程處已經連續三天來打撈掩埋死鯽魚20多噸,打撈掩埋工作還將持續一周。克拉瑪依區和白堿灘區工商局、農牧局、衛生局等多個部門已收繳無證照票據鯽魚300多公斤并已全部銷毀。
截至到9月9日下午18時,克拉瑪依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未接到因食用魚類導致的中毒事件。
克拉瑪依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迎春說,這說明發生在9月7日的克拉瑪依市東溝污水庫魚事件已得到有效控制。
官方反應:
接到事故報告后,克拉瑪依市副市長雷紅霞在第一時間帶領市水務局、食品藥監局、建設局和行政執法等部門人員趕到現場。在聽取了相關部門的匯報后,雷紅霞副市長指示相關部門采取緊急措施處理將污水魚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點:
一是通過新聞媒體向市民告知污水庫鯽魚魚體內重金屬含量超標,食用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提醒廣大市民在購買鯽魚時提高警惕,索要證照票據。二是由建設局組織力量向水庫拋灑生石灰消毒,改善水質的同時,盡可能殺死水中魚類,并將之全部打撈進行挖坑掩埋,從源頭上杜絕污水魚。三是在污水庫周邊懸掛警示牌,禁止垂釣、捕撈及告知垂釣、偷捕者食用污水魚的危害;四是對水庫周圍鐵絲圍欄缺口破損處進行修復,公安部門加強夜間巡查及管理力度,防止不法人員進行偷捕。五是由克拉瑪依區和白堿灘區農林水牧、工商、衛生、行政執法等部門聯合對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酒店、飯館、各大夜市進行拉網式檢查,對無檢疫證明的非正常渠道進入市場的10-15公分鯽魚進行查封、扣押和銷毀;在各大市場發布停止銷售無相關證明鯽魚的緊急通知,告知經營者危害性。
按照上述要求,克拉瑪依區及白堿灘區相關部門于9月7日上午12時15分開始對各市場、酒店、飯館、超市內沒有證照票據的鯽魚進行拉網式排查,截至9月8日下午兩區共收繳無證照票據鯽魚300多公斤并已全部銷毀。
11時許,“污水魚”事件的信息通過市應急管理辦公室上報至秘書長杜勇、市長徐衛喜。徐衛喜當即指示:“嚴禁一條東溝污水庫魚進入百姓口中。”
徐衛喜指示說:“東溝污水庫本來有鐵絲圍欄,如何發展成這樣的情況,要求查明原因。”
克拉瑪依市市建設局市政工程管理處組織人員于9月7日中午15時開始向污水庫拋灑生石灰并打撈死鯽魚挖坑掩埋,截至到9月9日下午已打撈挖坑掩埋死鯽魚20多噸。
市政工程管理處主任張國軍說,他們共出動兩艘船和10人對死鯽魚打撈掩埋,但死鯽魚越來越多,要將污水庫魚全部打撈完畢,從源頭上杜絕污水魚再次流入市場,估計在增加人力的基礎上,打撈掩埋工作還需一周左右。
張國軍說,打撈掩埋完畢之后,他們將對污水庫周邊的鐵絲圍欄進行加固,懸掛警示牌并加強管理。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