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11年以來,國家先后批準了山東、浙江、廣東、福建、天津五個海洋經濟試驗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獲批成為首個以海洋經濟為特色的國家級新區,遼寧沿海經濟帶、河北曹妃甸工業區、天津濱海新區、上海浦東新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海南國際旅游島等沿海區域發展規劃也相繼實施。海洋經濟正成為國內多個省市區爭搶的戰略制高點。
依托區域和基礎優勢發展海洋產業,成為深圳的必然選擇。而創新,則是深圳海洋產業的必然路徑。
在規劃方面,深圳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產業規劃,然而這個規劃的目標并沒有完全實現。對此,深圳市對全市海洋產業重新進行了全面的調查研究,從而制定出新的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先行,規劃的創新,為深圳海洋產業謀劃了新的布局。
在海水養殖產業上,深圳此前已具備一定的優勢,然而在新興海洋產業領域,深圳一直需要新的突破,才能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力。為此,在海洋產業上,深圳提出優先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郵輪游艇等四個產業領域,這實際上是對傳統產業的創新和提升。
為放大產業優勢,謀求更大的發展,深圳在發展海洋產業上,強化科技創新并積極鼓勵各種創新載體的建設。深圳在信息、能源、生物等科技領域創新活躍,這方面的優勢,可以帶動海洋電子信息、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物等產業的迅猛發展。海洋科技加速發展的趨勢,使深圳以科技創新支撐實現海洋產業跨越式發展成為可能。同時,深圳以開放的心態,力促海洋產業“走出去”,并為此建設了多個官方和民間的創新載體。海洋產業園、海洋產業聯盟、對外海洋產業合作組織的建立,為深圳海洋產業縱深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有關數據顯示,海洋產業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1970年占2%,1990年占5%,2013年已達到10%左右,預計到2050年,將上升到20%。眼下,海洋產業成為打造“深圳質量”的重要環節。堅持創新驅動的深圳,在海洋產業發展上取得突破,將為深圳經濟發展開辟出新的增長點,也將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探索出新道路。
(來源:科技日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