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蘆超) 存貨高企似乎一直是國聯水產心頭上的痛,永遠不希望有人提及。
5月8日下午,國聯水產舉行201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有股民就庫存問題如何解決進行提問。公司財務總監樊春花表示,“公司存貨增長有價格增長方面的因素,也有通關問題導致的短期報表問題。公司具備業內優良的冷儲條件,同時保證存貨的先進先出,并嚴格按照行業標準監控存貨質量”。
對于一家水產品企業,庫存產品的保質期相比較短,因而去庫存的難度顯然較大。于是,有股民繼續追問,“‘存貨先進先出’是不是意味著市場上會有很多海鮮都不是新鮮的”?
對此,樊春花表示,對蝦本身是具有強季節性和地域性的產品,因此旺季增強冷儲,淡季逐步消化庫存,是對蝦生產企業的顯著特點。
說不清的存貨量
國聯水產年報顯示,2014年公司營收約21.2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82%。備受股民關注的公司存貨,似乎“不負眾望”地上漲了約20.39%,達到了約11.91億元,占到總營收的半數以上。
面對如此業績,就連國聯水產董事長李忠也坦言“不理想”,“公司2014年的主營業務面臨了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是整體經濟環境影響,另一方面是主要銷售市場通關問題的影響”。
那么,到底是哪些產品出現了如此大量的存貨?年報顯示,2014年國聯水產主營業務水產品、飼料、種苗及幼體中,僅有水產品及飼料出現庫存,庫存量分別為16,263.53噸和407.64噸;其余的種苗和幼體并無出現庫存。
最新數據顯示,國聯水產的主要水產品對蝦和羅非魚的市場報價分別約為18000元/噸和3250元/噸。反觀國聯水產年報中,僅是16263.53噸水產品和407.64噸飼料,庫存金額竟能達到約11.91億元。
新華食品就此連線了國聯水產證券事務部代表陳永文,對方稱存貨金額11.91億元為國聯水產“全體子、分公司的庫存總數據”,而主營業務水產品及飼料的庫存量是“水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庫存數據(含水產品、飼料),而沒有包括商貿公司的庫存數據(如美國SSC公司的庫存數據)”,二者之間并無關聯。而新華食品梳理國聯水產年報發現,陳永文的表述難以從中給出的數據中得到證實。
變賣“家產”難填虧損的“坑”
業績說明會上,有股民提問,公司這兩年主要利潤靠賣子公司股權,2015年還有非經營性收益嗎?
年報顯示,2014年國聯水產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約為1746.73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7.66%。另據年報,國聯水產2014年轉讓了子公司國發投資40%股權,僅此一項的所獲的投資收益就達約2.32億元。
國聯水產副總經理吳麗青表示,2013年并未反映股權轉讓收益,根據企業會計準則關于分步處理子公司股權直至失去控制權財務處理的相關規定,2014年對轉讓國發公司股權按照100%確認了投資收益,30%未轉讓的股權成本部分已經按照市場價值進行了調整。“因此2015年企業財務報表將不再受此事項影響。30%未處置的股權,按照交易合同,將享有未來開發階段的開發收益,并在未來開發時逐步體現”。
新華食品經梳理公司2014年年報發現,國聯水產主要的7家子公司中,除湛江國聯飼料有限公司、上海藍洋水產有限公司及美國SSC公司外,其余4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共計約2283.16萬元。
一面是賣家產填虧損的“坑”,一面是虧損面急劇擴大。4月30日發布的國聯水產201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營收約3.8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3.67%;凈利潤約-2200.75萬元,較上年同期驟降237.06%。
盡管在業績說明會上,國聯水產財務總監樊春花解釋說,第一季度虧損的主要原因只是受對蝦養殖季節周期以及美國FDA對公司對蝦產品實行柜柜扣檢影響。但是,從一季報中仍舊能看出公司對上半年的業績信心不足,“由于行業季節性因素以及國內市場開拓費用增加影響,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公司累計凈利潤可能是虧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