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糧農組織發布的報告稱,未來十年全球海產品銷售額會下滑,但銷量將增加9%,到2024年全球海產品消費量有望達到1.72億噸。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未來海產品消費熱門地點將集中在亞洲地區,發展中國家是海產品消費增最快的區域。
報告中指出,由于生活質量提高、包裝和冷藏技術的改進、消費者對健康意識的提升,都是增強海產品消費的重要推動力。目前,全球人均海產品消費量21.5公斤,人均消費量最高的區域集中在大洋洲和亞洲。今后十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海產品人均消費量差距將會縮小,隨著全球市場對海產品需求的增加及生產科技的發展,預計海產品年產量會平均增加1.4%。
報告還指出,預計2024年野生捕撈漁獲量將達到9500萬噸,海洋漁業資源環境會得到明顯改善、漁業管理水平會有相應提高、國家擬增加的漁獲量也將不受捕撈配額影響。而發展中國家的水產養殖業發展也將勢不可擋,養殖類海產品產量將是全球市場供給的主要組成部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糧農組織預測,未來十年,養殖類海產品年產量以2.5%的速度遞增,盡管如此,并未影響養殖類海產品作為主力軍的作用,全球養殖類海產品產量可達9640萬噸。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糧農組織同時提出影響養殖漁業發展的因素,如可持續性發展、魚粉和魚油價格、科技發展、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控、環境因素,包括氣候變化和污染,以及養殖環境的管控。報告中強調,疾病和魚粉價格是今后影響海產品價格及銷售品種的兩大重要因素,但預計魚粉價格會比2012-2014年的平均值低27%。預計2024年魚粉和魚油產量將分別達到510萬噸和110萬噸。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