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這些小黃花魚的幼仔,體長只有成年小黃花魚的三分之一。(記者 鄒紅陽 攝)
9月11日,高區一家飯店的老板孫先生來到海邊采購海鮮,發現不少幼魚也被打了上來。看著寸把長的小魚,他十分痛惜,拒絕購買這些小魚。孫先生還致電本報,呼吁市民不要購買低于捕撈標準的小魚,以保護本地漁業資源。
漁船捕回不少“魚子魚孫”
9月13日上午,在漁港碼頭,魚販老孫正在收購小黃花魚。他挨條用電子秤稱重后告訴記者,只有體重在100克以上的小黃花魚,體長才能達到15厘米的允許可捕標準。他捏起一條五六厘米長的小黃花魚說:“這樣的小魚飯店不要,只能拿去喂貂!”
記者看到,不少回港的漁船上有成堆的“魚子魚孫”。漁民們卸完值錢的海鮮后,就只能將這些小魚小蝦多數賣給養殖場做飼料。
小魚市場火 響應倡議難
盡管“魚子魚孫”小,但在市區的市場上很是暢銷。
記者近日在高區畢家疃村附近市場上發現,市場上是小魚唱主角。小偏口魚只有柞樹葉大小,而五六厘米長的小黃花魚也不少見,10元錢能買1。5公斤,光顧這些小魚攤位的,多是老年人。
當記者詢問一名正在購買小魚的老太太,她是否拒絕購買小魚時,老太太說,這么小的魚只能炸著吃,但是不管怎么說,小魚比一些青菜還便宜,所以買回家還是很劃算的。
飯店老板孫先生在致電本報新聞熱線時說:“應該倡議市民拒吃‘魚子魚孫’,給子孫后代留下海洋漁業資源。”他認為,只要失去了市場需求,市民都拒吃魚子魚孫,那些捕撈者無利可圖,也就不會再捕小魚了。但是,高區畢家疃村一漁民認為:“再怎么說,小魚都會有人買。”
按規定,幼魚比例不能超過25%
“網次產量或航次產量中,幼鲅魚比例不得超過25%,否則就要受到處罰。”市漁政漁港監察支隊副支隊長張洪濤說。他告訴記者,根據《渤海漁業資源重點保護品種及其最低可捕標準》中的有關規定,重點保護品種中,鲅魚、鯧魚、小黃魚、鱸魚、辮子魚最低可捕標準叉長分別是38厘米、15厘米、15厘米、40厘米和36厘米。他認為,市民看到攤販出售的魚偏小的主要原因是:大魚被冷藏加工企業收購,小魚才被擺到市場攤點上銷售,給市民造成攤點上小魚過多的錯覺,但是總體上來說,幼魚比例已被控制在25%以內。
他說,漁政漁港監察支隊還發出通告,凡非休漁漁船漁獲物中幼魚超過規定比例的,一律按《漁業法》有關規定進行處罰,沒收漁獲物和非法所得,處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可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