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8月份,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兩次食品抽檢信息里,北海的花甲螺均被檢出含有氯霉素。8月28日,北海市食藥監、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對市區的花甲螺集散市場進行大規模抽檢,目前樣品已送到檢驗單位。
據悉,北海擬加強現場監管,在碼頭和集散中心設置檢驗點,從源頭上直接杜絕問題花甲螺等貝殼類海鮮進入市場
緣起
花甲螺兩上黑榜
8月初,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二季度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抽檢的1619批次樣品中,有31批次不合格。其中,北海市貴州路市場某攤位銷售的花甲螺、扇貝,被檢出含有氯霉素和鎘。
8月20日,該局又公布了2015年執行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北海市南珠市場貝類16號攤銷售的車螺和花甲螺,也被檢出含有氯霉素。
據了解,氯霉素屬于廣譜抗生素,是國家規定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動物的獸藥,在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然而,由于氯霉素抑菌效果好,而且價格低廉,會被一些不法商販添加在水產品中,以抑制病情、消毒、延長存活時間。
說法
氯霉素
能提高螺的存活率
由于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富含鋅等微量元素,花甲螺被譽為海上“牛奶”,深受各地食客喜愛。然而,花甲螺一旦脫離原本的生活環境,難以長久保持鮮活,存活率會迅速降低。為此,個別商販會選擇在花甲螺中添加一定量的氯霉素。
陸明(化名)是北海人,搞水產運輸已有8個年頭,常與花甲螺等海鮮打交道。據陸明介紹,氯霉素其實是“舶來品”,在2013年之前,北海的商販只是把螺裝進編織袋,里面放點冰塊,裝上保溫車就運走,根本不懂加氯霉素。
2013年底,情況有所轉變。“一些外省客商過來訂貨,要運到福建、廣東等地,他們用泡沫箱裝螺,并加入葡萄糖、氯霉素、冰塊,說是能讓螺保持鮮活,不久這個方法就在圈子里傳開了。”陸明說,在添加氯霉素后,螺就像吃了興奮劑一樣,會顯得很生猛,“藥效為20個小時左右,能一定程度提高螺的存活率”。
“花甲螺從海上撈起,再到擺在市民眼前,中間經過了碼頭-集散市場-農貿市場-飯店等幾次轉手。”陸明說,據他所知,添加氯霉素一般是在兩個環節,一個是集散市場,商販將螺打包裝車時;另一個是在農貿市場,攤主為了讓沒賣出的螺過夜存活,偶爾會微量添加。
至于添加的劑量,一知情人士稱,通常是200升的凍鹽水,添加約10毫升的氯霉素;而一個泡沫箱大概能打包10升凍鹽水和47.5公斤花甲螺。換算下來,10毫升氯霉素會被稀釋到1000公斤的花甲螺中。“一般是運往外地的才添加,而且量很少,但用試紙可以檢測出來。今年在廣東被查出后,大家都不敢用了”。
執法
8個樣品已送檢
一個月內,北海花甲螺兩上黑榜,引起北海市有關部門的重視。為嚴查在貝殼類海鮮中添加氯霉素的非法行為,該市海城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立即購買了大批快檢藥品及設備,計劃對轄區各個市場的貝殼類攤點進行大面積抽檢。
8月28日下午3時,北海市食藥監、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到玻璃廠、桂皮碼頭兩個水產品交易集散地進行專項抽檢。記者隨執法人員來到北海市玻璃廠。該廠已倒閉多年,目前有近30家店鋪在此經營海鮮生意,大部分以螺、蠔為主。
據了解,該集散交易場相當于一個初級加工廠,供貨商用編織袋將螺運來,然后經過工人簡單地篩選、清洗,將螺裝入泡沫箱,然后注入凍鹽水,接著包裝就運往目的地。玻璃廠負責人介紹,該市場的花甲螺交易量約為10噸/天,大部分都銷往外地。
在現場,執法人員對兩個花甲螺樣品進行了快檢,均未發現氯霉素。
據了解,檢查組當天共收集了8個樣品,目前已送到檢驗單位進行檢驗,檢驗結果最快將于下周出來。
部門
從源頭上杜絕“問題螺”進入市場
據了解,北海市作為北部灣海域貝殼類海鮮的集散中心,許多湛江、欽州等外地漁船都選擇在北海的碼頭進行買賣,單以花甲螺一項,每天的交易量為30噸~40噸,其中絕大部分銷往外地。
“抽檢行動結束當晚,針對水產品質量安全議題,北海相關部門專門開會。”一名與會者介紹,會議上有工作人員提議,由水產、食藥監兩個部門抽調人員成立檢驗工作組,在碼頭和集散中心設置檢驗點,從源頭上直接杜絕有問題的花甲螺等貝殼類海鮮進入市場。
還有與會者建議,監管部門的執法人員要不定時到各大農貿市場進行抽檢、快檢,若發現問題可以立即依法依規處理,從而把好最后一道關卡。
北海市海城區食藥監局負責人稱,若發現經營者經營不合格水產品的情況,執法人員將立案處理,沒收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生產工具等,并依法處以一定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將吊銷許可證。而對社會影響惡劣,涉嫌犯罪的案件,將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