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據上海市海洋局對外公布的“2006年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去年上海海域清潔海域面積增加3.8%,劣四類海域面積減少了11.8%。不過,在采集的水產批發市場貝類樣品中發現,有17%的樣品被檢出赤潮毒素,只是這些樣品毒素含量均未超過安全警戒線,對人體并無大礙。據了解,今年水產批發市場的監測情況和去年差不多,在貝類樣品中同樣發現了未超過安全警戒線的赤潮毒素。
根據“2006年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上海海域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但含量較之前已有降低。受其影響,去年上海海域共發現赤潮3起,累計發生面積約1080平方公里,少于2005年,未發現有毒赤潮藻種。今年的情況也不錯,截止目前,今年上海海域僅發生了一次赤潮,也未發現有毒赤潮藻種。
不過,市民仍應對赤潮保持警惕,去年工作人員在對本市水產批發市場的監測中發現,有17%的水產批發市場貝類樣品被檢出赤潮毒素。據“2006年海洋環境質量公報”披露,從去年5月到10月期間,監測人員在上海市銅川水產市場、滬西水產市場、恒大商品交易市場和十六鋪水產綜合貿易行4個主要水產批發市場采集樣品159份,檢出含有赤潮毒素的樣品27份,其中20份受麻痹性貝毒毒素污染,在海灣扇貝、扁玉螺、魁蚶和總角截蟶等海產品中含量較高;8份受腹瀉性貝毒毒素污染。
今年4月份開始至今,上海市海洋局同樣對本市各大水產批發市場進行了監測。記者從上海海洋局了解到,從目前的監測數據來看,今年的情況與去年類似,工作人員再次在貝類樣品中發現了麻痹性貝毒毒素和腹瀉性貝毒毒素兩種赤潮毒素,這些樣品大部分來自外省市海域,所有樣品毒素含量均未超出安全警戒值,對人體并無大礙。
上海滬西水產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個月市食藥監的工作人員也會到各水產批發市場抽檢樣品,一旦發現有不符合標準的貝類,肯定會對其處理,到目前為之,該市場還未接到貝類有毒的信息。
據介紹,目前上海市海洋局與市食藥監等部門正在研究進一步加強對水產品市場的監督管理,水產品的進貨渠道將是重點監督對象。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