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9月 6日被膠南漁民捕獲的金錢鯊(資料照片)
連日來,膠南海域連續發現大型鯊魚,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昨晚 10時許,有漁民又捕獲了一頭 4000多斤的金錢鯊魚,這已經是漁民捕獲的第四頭鯊魚,引起了鯊魚專家的關注。今天,世界自然保護同盟鯊魚專家組委員、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的王亞民博士趕來膠南,分析鯊魚“扎堆”的原因,同時呼吁人們對鯊魚進行保護。本市漁政部門認為,濫殺鯊魚屬違法行為,將對濫殺鯊魚的行為進行制止。
最新消息 又有4000斤鯊魚“落網”
“我們又捕獲了一頭鯊魚, 4000多斤。”昨晚 10時許,記者接到消息稱,在膠南市靈山島南 20海里處,又有漁民捕上一頭金錢鯊,地點和近幾日捕獲 3頭鯊魚的地點完全相同。
據介紹,這條被打撈上來的金錢鯊長約 5米,重約 4000斤,是一條日照籍漁船捕到的,隨后該金錢鯊被運到瑯琊港碼頭。和其他鯊魚捕上岸后一樣,船主四處聯系有關酒店等單位,想盡快銷售出去。
記者趕緊將這一消息反映給青島海洋漁業部門,當晚 12時左右,膠南市海洋漁業局派漁政人員到現場調查此事,但當漁政人員趕到現場時,金錢鯊已經不知去向。
今天一大早,記者陪同膠南漁政人員再次到現場調查鯊魚的去處,但金錢鯊已不知被誰買走。隨后又有漁民反映,這頭金錢鯊被冷藏在瑯琊港碼頭附近的一個冷庫里,但當漁政人員趕到現場時,仍沒有發現金錢鯊的蹤影。
鯊魚專家 膠南海域現鯊魚群
膠南海域連續發現大型鯊魚的消息通過本報連續報道后,引起了一些魚類研究專家的關注。今天,世界自然保護同盟鯊魚專家組委員、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王亞民博士趕到膠南,了解鯊魚出現的原因。
有著多年研究鯊魚經驗的王教授了解到情況后,連聲說道:“這真是太神奇了,過去我國一些海域也發現過這種鯊魚,但是一次發現這么多而且都是在同一地點發現實屬罕見。”王教授經過仔細了解并經過實地勘察后分析說,這一海域發現了如此多的鯊魚,說明這里出現了鯊魚群。他分析認為,膠南靈山島前海出現金錢鯊群的主要原因是金錢鯊是一種洄游動物,每年春天從臺灣海峽一帶向北遠游覓食,大約在 10月左右可到達遼寧沿海,然后再游回臺灣海峽,這些金錢鯊剛從臺灣海峽游到膠州灣,就被漁民捕獲到了。之所以出現在同一位置,可能是這一海域環境適合鯊魚在此停留和生活。
王教授還介紹說,中國的鯊魚保護工作剛剛起步,目前還沒有將鯊魚納入保護類動物,但是按照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金錢鯊 (又名鯨鯊 )屬于國際保護動物,應該參照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進行保護,捕殺與收購和銷售鯨鯊都是不允許的。
另外,王教授還介紹,金錢鯊性格非常溫順,只吃小魚小蝦,從來沒有攻擊人類的記錄,而且生存能力很強,漁民如果發現網獲金錢鯊后,應立即將網放松將金錢鯊放出,這樣金錢鯊可重新獲得新生。
漁政部門 濫殺鯊魚屬違法行為
市海洋與漁業管理局周副局長介紹說,近日來本市海域發現了幾頭大型金錢鯊的情況也引起了主管部門的重視,這說明本市近海海域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同時他對漁民在海中捕獲鯊魚后就隨意濫殺的行為也感到擔憂。“鯊魚屬于比較罕見的海洋動物,經過咨詢上級有關部門,認為濫殺鯊魚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應該制止,并對漁民的這一行為進行處罰。”
記者了解到,膠南當地漁政部門也開始采取行動,對捕殺鯊魚的行為進行嚴查。
捕撈鯊魚須經許可
對有關鯊魚的一些知識,記者專門采訪了王教授。
據介紹,鯊魚屬于軟骨魚類,在中國還沒有列入國家和地方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入《 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和 CITES (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瀕危物種等級的鯊魚物種在中國有分布。在《2004年IUCN紅色名錄》中,在中國分布的鯊魚有 5個被劃分為易危物種,1個為瀕危物種, 1個為極危物種,其中易危物種包括噬人鯊、姥鯊等。
鯨鯊(金錢鯊)英文名為 Whaleshark,是世界上最大魚類,體型龐大,前部平扁,體長普通的10m左右,最大的達20m,是水中的巨無霸。常成群活動,有時洄游近海,食大量浮游生物,性情和善,無危害。
中國的鯊魚保護工作剛剛起步,還沒制訂國家鯊魚保護行動計劃,但已經開始加強鯊魚資源的保護工作。農業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有關國際公約的要求,對鯊魚捕撈、資源養護進行監督管理,采取發放捕撈許可證,建立漁業資源保護區等措施,養護和合理利用鯊魚等漁業資源。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