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新農村商網) 秋時節,正是江蘇草堰口鎮水產品上市旺季,一輛輛載著鮮魚活蝦與飄香的河藕、菱角的保鮮汽車,從該鎮源源不斷地開往北京、上海、南京等20多個大中城市市場,同時一沓沓鈔票也不斷地流進水產養長戶口袋。這一可喜鏡頭是該鎮堅持科學管水用水的結果。據了解,該鎮百條河道不但水暢其流,保證了排澇抗旱與通航的需要,而且水源質量得到了較好的改善,昔日“醬油水”如今變成了“清甜水”,達到人畜安全飲用標準。更可喜的是水產長養戶收入得到了提高,畝均水面效益達到了800元,比三年前翻了一番。
草堰口鎮地處蘇北里下河地區,也是“南水北調”源頭區域地,水資源十分豐富。一度時間,不少群眾理偏了“靠水吃水”概念,任意在河道大長河藕、菱角,大密度地圍網養殖魚、蝦,結果是擠占了航道,影響了排灌,且喂魚喂蝦的餌料又給河水造成了污染。為了改變這種狀態,又不斷水產長養群眾富路,鎮水利管理站在地方黨委政府支持下,堅持科學管水用水,并通過多種形式把“既要蝦跳魚躍,又要河暢水好”的觀念扎根在水產長養戶心里,在贏得水產長養戶理解支持的基礎上,拆除河道所有圍網養殖工具,并將全鎮國道建設用土留下的百個塘口改造好,加上歷史留下的上千個塘口,分包給河道拆網養殖戶搞提水養殖,使他們有了新的養殖致富之道。同時在縣水利局、水產局支持下,近年來在全鎮河道每年投放百萬尾魚苗、蝦苗,不實施人工喂養,讓它們捕食河里的微生物,成為優化水源使者,并定期讓“靠水吃水”的群眾無償打撈出售。與此同時,他們在支流河道劃分紅線,讓群眾在紅線淺灘內長藕、長菱,既保證了河道中心暢通,又充分利用河沿淺水地致富群眾。
鎮水利管理站還與水產長養戶簽訂科學管水用水責任書,規定河藕、菱角種長戶,及時清除種長區域河面水生雜草,積極參加河道清於勞動,保證河中心無水生雜草,所長的藕、菱不越過紅線,不影響水道暢流;規定固定塘口提水養殖戶,將魚塘中因餌料影響產生的肥水用于農田灌溉與抗旱,不得回放到河溝里影響水源,并要求在水產收獲后將塘中污泥運送到莊稼地里,形成水產、糧產良性循環。由于這樣,該鎮收到了“蝦跳魚躍河暢水好,魚和熊掌兼得”效果。今年該鎮群眾在去年人均收入五千元的基礎上,有望突破六千元。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