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嶺市石塘鎮村民向記者反映,該鎮溫嶺市萬力水產珍品廠(以下簡稱萬力水產)在未辦理環境影響評價批準文件相關手續的情況下,一直在違法生產,而環保局就是以罰款了事。村民多次向當地政府及環保部門反映,至今未得到解決。
萬力水產把加工好的產品裝車
車間工人正在生產,待加工的帶魚隨處堆放在地上。
企業真的有這么“任性”嗎?針對群眾反映的情況,記者近日來到石塘鎮進行實地調查。一位村民告訴記者,萬力水產就因為沒有環境影響評價批準文件,而且廢水超標排放在11月被環保局處罰過,責令企業停止生產并罰款,但生產是從來沒有停止過。
隨后,記者一行兩人來到萬力水產,看到的是車間內工人正忙著干活,待加工的帶魚等水產品隨處堆放在地上,該廠大門口用鏟車給加工好的產品裝車,一派繁忙的景象。
為了解具體情況,記者撥打了12369環保熱線,按里面提示音操作,但始終無法接通溫嶺環保局,最后記者通過撥打椒江區環保局和臺州市環保局反映情況,一小時左右后,一位自稱是溫嶺市環保局東部分局的潘先生來到了現場。記者向其介紹情況后,他說,環保局已對這些企業處罰過了,企業可能環評做不下來,因為周邊有居民。面對記者提出企業為什么還在生產的質疑,潘先生說這些企業沒有環評是歷史遺留問題,還說停產這一塊不大好評價說什么,隨后,記者問到企業既然沒有環評為什么還允許他生產,因為他們有設施在運行,會對企業加強監管定期檢查,再次強調是歷史遺留問題,企業停產由鎮政府及相關部門來處理。
另外,在污染治理方面,近些年來,不少地區的環保部門同樣存在著“以罰代管”的問題,面對一些企業存在的無環評、惡意排污問題,監管部門不能從根本上要求相關企業恪守環保規則,而是在收取一定的“罰款”后便對污染問題視而不見。而作為企業本身來說,雖然繳納一定數額的罰款,他們往往也心甘情愿,畢竟,停產及增加環保設施的話,其違法成本和投入往往要大得多。
這樣一來,污染企業節省了成本投入,監管部門撈取到了好處,可是,環境污染問題依然是“一如既往”,最終只能導致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大受損傷。近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大力倡導環境保護,李克強總理更是斬釘截鐵地表示要堅決向污染宣戰,在這樣的大形勢下,提醒各級政府以及環保部門,在治理污染的過程中,必須要避免出現“以罰代管”的丑惡情形。當地環保部門也是以罰代管,其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本網將繼續關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