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國水產信息網)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市漁業實現了“以捕為主”向“以養為主”的重大轉變,水產品加工業迅速發展,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一批批“汕頭產”的凍蝦、魷魚、蟹肉和烤鰻等水產品源源不斷地銷往美國、英國、新加坡、加拿大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5年出口值累計高達14.57億美元,連年位居全省前茅。
系列優惠政策扶持漁業龍頭企業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漁業生產,近年來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漁業發展,2004年出臺了《關于扶持漁業龍頭企業優惠政策促進漁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從稅收、貸款、項目、用地以及品牌創立等方面給予扶持。從2004年起連續5年,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用于對市級以上漁業龍頭企業增資擴產、基礎設施建設、水產品收購等的貸款進行貼息;從扶持中小企業專項資金3000萬元中安排150萬元,對市級以上漁業龍頭企業的技改創新、產品研發以及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項目實行扶持。我市每年安排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建設資金,對產品獲得國家“綠色產品”認證的漁業龍頭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新取得省級以上“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認證的,給予一次性獎勵3萬元。
優勢水產品形成產業帶
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養殖業,建設優勢水產品產業帶,走效益漁業的路子。2005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35.1萬噸,增長2.47%,其中養殖產量17.99萬噸,首次超過捕撈產量。今年1至7月,海洋捕撈產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2%,海養和淡養的產量則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3.5%和22.8%。目前,南澳的太平洋牡蠣、藻類、深水網箱,澄海萊蕪紫菜,潮陽海門工廠化鮑魚養殖和培苗,金平區牛田洋海水蝦和青蟹,濠江的養蝦高位池和江蘺都形成成片連片基地,并進入規模化生產。
同時,市海洋漁業部門重點抓好無公害基地建設,推行養殖場標準化生產無公害產品,從源頭上保障水產品的“健康”。至今,全市已獲得省級無公害養殖基地認證的養殖基地有31家,涉及對蝦、羅非魚、鰻魚等品種,總面積2.7萬畝,獲得國家統一使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標志水產品5個。全市累計制訂、修訂漁業標準31個,建成漁業標準化示范區10個,其中,國家級示范區2個,省級示范區5個,市級示范區3個。
水產品加工出口齊頭并進
這些年,我市加強了水產品加工和市場建設,有效地保藏和調度水產品,使水產養殖向產業化發展。目前,汕頭水產加工企業62家,冷凍廠23家,冷庫80座,年加工能力30萬噸;全市已建成水產批發市場11座,年交易量21.13萬噸,成為粵東地區水產品流通的集散地。
為發展水產品加工業,使汕頭海鮮走向世界各地,市政府還通過貸款貼息、項目扶持等辦法,重點培育扶持加工出口企業,引導加工出口企業以自辦、聯辦掛鉤養殖基地、漁戶,為加工出口提高穩定、可靠的原料。如今,全市有水產品出口企業38家,其中有29家獲得美國FDA認證,8家獲得歐盟認證,11家獲得韓國注冊,2家烤鰻廠在日本備案。大部分出口企業擁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對蝦生產線,僑豐集團、龍勝水產、鰻聯股份公司等6家企業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產品加工出口示范企業。2002至2005年水產品出口創匯分別為3.19、2.85、2.92、2.82億美元,連續四年位居全省首位。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