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廣州希望將重點推進水產料。全力以赴下,珠三角地區的水產料行業將因此多了一股力量,而且也有明顯別于同行的特色和優勢。
廣州希望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文學
做了20多年飼料的楊文學,現在不談飼料了。這一變化源自新希望集團戰略方向的調整——現在不能有飼料思維,要有養殖思維、食品思維。作為新希望集團下屬廣州希望實業有限公司(簡稱“廣州希望”)的總經理,楊文學至少可以說是集團戰略的忠實踐行者。
一個小時的交流中,楊文學細致講解了對廣州希望的規劃。簡單而言有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即廣州希望將整合產業上下游優質資源,并融合到“136高產高效”養殖模式中,以此作為服務工具最終解決為客戶增收、增效的問題。第二個維度為以“合作社+服務站”的方式,配合集團戰略在養殖端建立穩定可控、可追溯的安全食品供應基地。
由于廣州及周邊的畜禽料市場逐漸萎縮,楊學文表示接下來廣州希望將重點推進水產料。全力以赴下,珠三角地區的水產料行業將因此多了一股力量,而且也有明顯別于同行的特色和優勢。
水產料同比大幅增長的原因
水產前沿:聽說廣州新希望1-4月份水產料銷量同比增長了70%,這是我來拜訪您的主要原因,您能否分析是哪些原因促使公司在行業低迷期有大的增幅?
楊文學:我們本身水產料基數不是很大,去年一年不到3萬噸。今年1-4月份確實同比增長了近70%,5月份估計會超過150%,排除飼料漲價這個因素,自然增長應該也有100%。銷量同比增長的原因,我認為有幾個方面:
一是從經營理念和企業定位上更加精準。去年開始我們提出了“成就伙伴、成長自我”的服務理念,要把客戶看成合作伙伴,而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成就伙伴”就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以及檢驗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唯一標準,不是說賣了多少料賺了多少錢,或者銷售服務人員拿了多少獎金,而是要幫助客戶去成長和發展,要增加養殖戶的養殖收益。“成長自我”就是要不斷打造自己的專業能力,這樣才有可能去成就伙伴。
從溫氏上市那一天起,行業制高點已經從飼料推動農牧產業發展,到現在養殖端引領行業發展,因此我們順應市場變化把自己定位為養殖效益管理專家,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再站在飼料這一個點上考慮問題,單純把飼料做好,不一定能真正幫助養殖戶解決問題,而是需要從養殖戶的角度去思考。圍繞這個定位,我們一方面利用集團強大的研發能力,今年推出了更好的生物飼料產品(草魚營養快車、羅非精),市場反響還不錯。4月份我們膨化料占了整個水產料銷量的80%,然后上面這兩個拳頭產品占了膨化料的60%。另一方面是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這兩年總結、驗證和推廣的“136高產高效養殖模式”給養殖戶帶來的價值非常大,嚴格執行我們模式的客戶在去年行情,養超市草魚畝利潤都能超過1萬元。
二是“新希望六和+”模式。因為我們把自己定位是養殖效益專家,影響養殖效益的不僅僅是一個節點,而是一個從種苗、到水質、到設施、到管理、到流通的一個系統工程,我們就通過“新希望六和+”的模式,把跟養殖效益相關的節點的優質資源整合、聯合起來,形成服務站。比如在苗種方面,我們在中山黃圃牽頭組建了一個合作社,按我們的質量標準專門為客戶提供草魚苗種,今年初到現在已經為我們的客戶供應了400萬斤優質草魚苗種,另外我們還跟養殖設備企業、金融機構、流通企業、動保企業等合作,流通上是跟環球批發市場中的一個公司合作,他們一年有接近1億斤的四大家魚銷售量,現在我們也幫客戶銷了有超過200萬斤成魚。
我們嚴格按照我們的理念與定位,實實在在為養殖戶降本增效,解決他們的痛點、困難,通過這種模式的變化,養殖戶朋友感覺搞養殖更簡單且高效,現在很多優質養殖戶、經銷商都愿意跟我們進行合作,這也是我們能夠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水產前沿:目前廣州新希望還有哪些亮點?
楊文學:集團在鼓勵內部創業方面規劃蠻大,主要是想整合集團內外、產業鏈上下游的優質資源和人才。對公司來說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像惠州張強這樣以前單純做經銷商,經銷其他廠家的飼料做得很吃力,到公司之后我們把公司作為一個平臺,他可以按照他對市場、對養殖的理解和了解去設計方案,公司在一些關鍵環節幫他匹配即可,目前發展得非常好,他本身也非常有成就感;二是對行業內優質資源擁有者,我們跟他們一起成立銷售服務公司,然后我們還能提供很多配套的服務,并且幫助整合產業上下游資源進行對接,除了正常的工資、費用、獎金外,還可以分享高達40%的盈利。另一個針對公司內部員工也有類似的機制。
聯合行業優質資源共推養殖模式
水產前沿:很多企業都有推養殖模式,136模式的特別之處在哪里?
楊文學:這個模式也不是我們關著門想出來的,而是來源于我們珠海斗門的一個客戶,這個客戶按這個模式養了好幾年了,每年養草魚一畝的利潤超一萬元,包括去年。在他的基礎上,我們的專家提煉和總結出來的136模式,從去年開始推廣有一年多的時間。
136模式并不僅僅是一個點,而是圍繞增加養殖效益的系統思考,“1”代表一種主養魚、“3”為三種套養模式、“6”為放養技術、增氧技術、投喂技術、調水技術、保健技術、捕魚技術等六大核心技術,其中放養技術我們主推輪捕輪放。
現在很多模式往往是企業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推廣產品,或者為了更好的產品推廣去輔助做一些服務,這里面還有很大發揮的空間,另外養殖戶很多時候沒有成本核算的概念。做任何事情,都是思路決定出路,最核心的是背后的邏輯關系。我比較喜歡從邏輯的角度來講解136模式,這樣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做起來就會更加到位。
對于企業,收入減去支出等于利潤,要想回報最高就需要最低的投入和最大的產出。放到養殖,收入就等于產量乘以賣價減去開支,從這里可以看出把產量做高有兩個好處,一是直接增加了收入,二是分攤了塘租、人工等固定成本(如塘租+人工為3000元/畝,如果產量只有3000斤,每一斤魚就要分攤1元/斤固定成本,你把產量提高到6000斤,每一斤魚分攤固定成本才0.5元,就相當于每畝增效3000元)。另外賣價要提高,某一種魚某個時期的價格是沒辦法控制的,但是加權賣價可以提高,意思是套養和主養魚的綜合平均價格。從廣東市場來看,雜魚的規格越大,收益會好過草魚,所以想方設法提高雜魚的產量和規格,就能提高加權賣價。
那么降低成本這塊,固定成本就靠產量去分攤,變動成本里邊最主要的是飼料成本,也就是餌料系數乘以飼料單價。影響餌料系數的關鍵點包括苗種質量、水質管理、投喂管理、增氧管理,以及魚的成活率、生長速度、健康指數等,除了把飼料產品本身性價比做得更好來降低餌料系數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降低加權餌料系數來減少飼料成本。加權餌料系數的意思是,假設一斤草魚要1.5斤飼料,那么套養的濾食性魚大頭、鳊魚等主要利用主養魚排出的糞便,以及水中浮游動植物的綜合利用,加上我們現在有一個EM菌發酵的技術,這樣下來雜魚的餌料系數可能就不用一斤,那么雜魚的產量如果越高,加權餌料系數就降低了。主要的邏輯就是這樣,然后根據不同地方的養殖和消費習慣推行136模式。不管是養四大家魚還是特種魚都有幫助,因為我們的出發點是為了養殖戶更好地降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養殖效益。這個模式我一直當很重要的事情在推廣,哪怕花再多的代價和投入。
水產前沿:模式推行起來并不容易,廣州新希望通過哪些途徑在推?
楊文學:模式推行難,最主要的原因有三點,一是企業老板或者管理者對水產行業的理解有多深,是不是真正理解,而不是講個概念忽悠,以及是站在企業還是養殖戶的角度去理解;二是有沒有強有力的團隊去執行、堅持做;三是確實很多養殖戶多年形成的慣性思維、惰性思維導致意識、觀念很難改變。
我們通過三個方式去推,一個是合作社;第二個是通過現有網絡的標桿戶,我們有個“321客戶培育計劃”,就是幫助每個經銷商建立3個標桿戶,每個月提供兩項服務(產品方面的服務和136模式推廣服務);“1”就是每個月收集效果數據,還有通過會議等形式爭取把區域內的養殖戶帶動起來;第三個是通過大水庫養殖,我們采取服務專家駐場服務,然后完全按照我們的模式去養殖。
水產前沿:營銷團隊就全力推136模式?
楊文學:是,我們通過一年多的不斷培訓、溝通、強化,現在比較高興的是整個團隊,大家都會自動跟客戶宣講、推廣和實施,包括工作匯報當中也能夠看到相關字眼和內容。只有我跟幾個專家認同不行,關鍵是整個團隊要認同,然后發自內心去做踐行。現在我們公司水產團隊對136模式的推廣蠻有激情,他們跟我說:當客戶賣魚算賬發現效益確實增加不少后,送幾條魚給他們,他們說這種成就感比我給他們發獎金還要大。
水產前沿:有些企業也是把產品融合到模式中,然后營銷隊伍全力推模式,這樣既能解決產品銷售問題,也能解決服務問題。136模式中是不是所有產品都來自新希望?
楊文學:這個模式里邊的產品不一定是公司提供的,養殖戶只要覺得自己的好,都沒問題。我們主要有飼料、服務、金融這三方面的優質資源,除此之外,其它的都可以通過“新希望六和+”的模式去聯合、整合,大家一起成長發展。
以前新希望做封閉的全產業鏈,后來發現這種模式不是最好的。首先術業有專攻,你可能在這個點上比較厲害,但不代表在所有點上都厲害;其次從成本和效率的角度來講,自己搞不一定比別人更好;再者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打造一個價值鏈。以前是叫產業鏈,就是我強勢,最終蛋糕我來切。價值鏈是什么,就是大家共創、共享、共贏,我們賺錢并不是從產業鏈其它環節去賺,而是從魚塘里邊提高效率減少浪費來賺、從消費者身上來賺。而且我們還會幫助跟我們合作的產業鏈各個關鍵環節發展壯大,就像中山這個合作社,通過我們幫他們銷售魚苗,短短幾個月就超過400萬斤,以前是不好賣,現在是不夠賣,需要想辦法擴大規模。另外我們還要通過價值鏈協同幫養殖戶把效益提高、給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優質蛋白質。互聯網時代肯定是要有價值鏈的思維,不能還是產業鏈的思維,現在產業鏈思維都已經落后了,現在需要價值鏈思維。
新希望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品牌的價值,利用品牌去跟產業鏈上下游關鍵節點里邊的優質資源談合作,至少會愿意跟我們談。而且這樣去做,我們也幫他們創造了價值,對他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未來我們合作社模式就是統購統銷,假如一個合作社有3000畝水面,20個合作社就有6萬畝水面,如果一畝用200元動保產品,就有1200萬元的動保市場,那時候找任何一個動保企業合作都可以,而且還要給我最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最優質的服務,干嘛還要自己做。
2016年至少幫助6家水庫形成聯合體,打造品牌瘦身魚
挖掘大水庫養殖市場
水產前沿:您之前提到大水庫養殖,這個領域我感覺飼料企業還不是很擅長。
楊文學:大家對魚塘比較重視,對大水庫這種資源的關注還不是很多。我們在惠州有一個1000畝的水庫養殖客戶,之前的老板搞了10多年都沒賺到錢,去年一個搞房地產的老板把它轉過來,也不懂養殖,我們就派一個服務專家按照我們的模式去養殖,第一年下來除去承包水庫、修塘等所有硬件投入,都有超過300萬元的利潤。
大水庫養殖確實有幾個痛點。一是大水庫的全套養殖技術跟池塘有很大差異,很多大水庫的老板對這塊的研究和探索不夠,飼料企業對這塊也重視不夠,還沒形成系統的大水庫技術方案;二是老板對大水庫養殖缺乏安全感和信心,這個要不斷往里邊投錢,投進去還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產出,要承受煎熬,不像魚塘一張塘投資幾萬塊錢,壓力不大,就算沒有多少回報也損失不大。我們做的那個案例都投資到500萬的時候才陸陸續續有回報,老板如果定力不夠或者公司沒有給他一個比較好的支持,很容易半途而廢;三是缺資金;四是抓魚難、賣魚難,我們那個大水庫出了300多萬斤魚,今年規劃要養到500萬斤,相當于每天都要賣1-2萬斤魚,銷售比較麻煩。
不過大水庫做好了還是有很大優勢,首先是租金便宜,每畝水面可能就100-300元不等的租金,魚塘通常要2000元/畝左右。其次是大水庫養出的魚,條形、口感要好很多。我們去年做了一年多的大水庫養殖市場,有比較成功的案例和方案,也能通過集團的金融公司給予資金方面的支持,在這個市場我們現在還是有一些優勢,因此今年會比較大力來做。
水產前沿:接下來公司對大水庫養殖上有些什么計劃?
楊文學: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聯合廣東省內條件比較優質的大水面,缺資金就給資金,缺技術就派專家駐場,幫助他們降本增效,讓投資回報率有明顯的提升和改善。
第二步是在成魚銷售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按照我們的方式去養,可以建立品牌魚的保價機制(類似溫氏的“公司+農戶”模式)。5月19日舉辦的第一屆水庫論壇,就是為了解決水庫粗放的養殖效益、缺乏發展資金、成品魚流通難等問題,我們計劃2016年至少幫助6家水庫形成聯合體,打造品牌瘦身魚,獲取更好更穩定的品牌溢價和養殖收益。
5月19日,廣州希望舉辦的第一屆水庫論壇,就是為了解決水庫粗放的養殖效益、缺乏發展資金、成品魚流通難等問題
第三步是幫助這些大水面老板把周邊的養殖戶聯合起來,組建合作社,把他們培育成區域合作社的社長,增強他們公司化、市場化運作的能力,我們計劃用3年的時間打造100個、20萬畝水產的水產合作聯社。
現在集團的戰略是聚焦兩端,養殖端建立穩定可控、可追溯的食品供應基地,消費端就是打造消費端的品牌、獲取品牌溢價。我們現在講通過創造養殖效益來分享價值,未來如果通過消費端的品牌溢價來帶動養殖端,對跟我們合作的客戶而言,回報就更大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