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省持續多年的伏季休漁和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取得顯著成效,金秋時節,沿海漁業大獲豐收。初步統計,截至10月下旬,我省對蝦捕撈累計總產量600余噸,產值7000余萬元,三疣梭子蟹累計總產量1000余噸,產值5000多萬元。
漁業豐產,漁民增收
近日,南排河后唐村的漁民每次出海歸來都笑得合不攏嘴。從9月份伏季休漁結束到現在,黃驊漁民已捕撈對蝦200多噸、梭子蟹700多噸,獲得近年來少有的好收成。
據黃驊市水產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對蝦和三疣梭子蟹是黃驊水產品的名品,但由于污染和過度捕撈等原因,曾近乎絕跡。今年情況則大不相同,特別是休漁期結束后,蝦蟹的產量更是大增。今年捕撈的對蝦一般體長有23厘米左右,最長的達到28厘米,足有2兩多重。普通的梭子蟹有七八兩重,最重的足有1斤。”
漁業資源的恢復使得漁民收入大幅提高。據省漁政處全省漁業收入情況調查顯示,2000年至2005年間,我省漁船毛收入由16.91萬元增長到24.29萬元,漲幅達43.7%,漁船凈收入由6.07萬元增長到9.09萬元,漲幅達49.91%,漁民收入由4.25萬元增長到6.55萬元,漲幅達54.07%。
從“竭澤而漁”到休養生息
據省水產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我省近海每年可捕獲六七千噸的梭子蟹和三四千噸的渤海對蝦,但因為過度捕撈,前些年,這兩種讓漁民收入最多的漁業品種在近海的產量已經很少,鲙魚、小黃魚等也形不成漁汛,有的甚至基本絕跡。
自2004年農業部制定了《渤海生物資源養護規定》后,渤海全面執行伏季休漁制度,每年從6月1日12時至9月1日12時,除使用網目尺寸90毫米以上的單層流刺網和釣鉤從事捕撈作業外,禁止在伏季休漁期間從事一切捕撈作業。同時,連年來的增殖放流將數以億計的蝦蟹苗放養大海也增加了蝦蟹的數量。僅今年5月份,就有2.75億尾東方蝦幼苗、400公斤梭子蟹幼苗投放到黃驊海域。
根據省水產部門歷年來對漁業資源的跟蹤調查顯示,我省海域內毛蝦、對蝦、蝦蛄(即皮皮蝦)、海蜇、梭子蟹、鲅魚、雜魚類等資源均有所恢復。特別是自2005年后,渤海對蝦重新出現在渤海灣。
蝦肥蟹壯,餐桌充盈
日前,筆者在省會一些超市水產品專柜發現,今年渤海對蝦不但品質好,價格還出現小幅下降。一些超市對蝦的促銷價為每公斤20元。
筆者在省會裕華路一家滄州風味的飯店了解到,中秋節以后,飯店賣的梭子蟹都是從黃驊保鮮專運過來的,雖然價格不菲,但清蒸梭子蟹還是很受客人歡迎。
據省水產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些年我省水產品在提高產量的同時,品質也大幅提升,尤其是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發展迅速,今年全省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總面積已有223萬多畝,位列全國第五位。目前我省40%的水產品均銷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