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6000尾小牙鲆魚苗在招遠市辛莊鎮徐海法海珍品養殖場被注射熒光制劑,這是國內首次采用人工染色方式放流。
9月21日下午,記者來到招遠市辛莊鎮徐海法海珍品養殖場育苗車間,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為小牙鲆魚苗注射一種熒光制劑,這種制劑分橙色、綠色、淺黃色三種。據工作人員介紹,這種熒光制劑是一種無毒的發光劑,可保持至少兩年的光澤,很容易回捕跟蹤。
負責實施此項人工染色熒光標志的山東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告訴記者,以前采用的牙鲆魚苗標志放流,主要是掛標志牌,由于進行之前要對魚苗進行穿孔,比較這種國際上領先的熒光標志方法,容易影響魚苗的成活和生長,而這種先進的熒光標志,基本上不對魚苗構成傷害。
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資源室呂振波主任告訴記者,根據山東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的安排,此次共對6000尾牙鲆魚苗實施熒光標志放流,這是國內首次采用人工染色方式進行放流。由于這種方法簡便易行,一名熟練工人一天可以標志800尾小魚苗,而傳統的掛標志牌的方法只能標志300尾,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據呂主任介紹,在觀察數天后,這些閃爍熒光的小牙鲆將被放歸大海。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