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素有“天然魚倉”和“海洋公園”美稱的渤海已失去美麗的容顏,海域污染程度位居四大海域之首。中國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高之國說“渤海早就成了死海。”海洋專家估計,必須花費兩百年,才能使渤海重生。
中國時報報道,曾在全國人大會議呼吁加快渤海環境保護立法進程的高之國在接受《南方都市報》訪問時說,環渤海正在成為三大經濟圈之一,生態環境承受空前壓力,近海污染嚴重,漁業資源趨于枯竭,赤潮、溢油等海洋環境災害頻發。
高之國指出,渤海灣是中國污染最嚴重的海域,估計每年傾倒五十七億噸有毒廢棄物與二十億噸固體廢物,注入渤海的五十三條河流有四十三條屬于嚴重污染。
三大經濟圈之一付出代價慘重
根據官方統計,環渤海水域的重金屬含量超出正常水平大約兩千倍。排污口附近方圓幾浬內,已經沒有魚類生存。國家海洋局稍早發布的“中國海洋環境質量通報”顯示,排污口超標排放現象有增無減。
天津北塘漁業協會主任張文明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就說,渤海目前沒有一種魚類、貝類、螃蟹能夠形成規模群帶,污染造成的危害是滅絕性的。由于渤海污染日趨嚴重,渤海的海洋物種逐年遞減,已減少三十種以上。
山東無棣縣埕口鎮村委會副主任侯寶友說,十年前,位于入海口的漳衛新河的水可飲用。現在,鴨鵝碰上河水就死了。在海里打魚,撈上來魚就是死的。收網時沉得拉不動,不是魚多得讓漁網沉重,而是黑壓壓的油污和雜物掛滿漁網,白色的網線一下就變成黑色。
漳衛新河的污染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主要是“跨越幾省的特殊性”。江蘇省連云港市漁民單海兵就說,“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四個省的污水,大部分流經這里入海。以前,一條船能收入四、五萬元人民幣,現在只有幾千元,魚蝦是一點都打不到,只能搞些蝦皮。”
江蘇鹽城濱海縣季姓村民則說,“有一年征兵,這里的年輕人全部是肝大,沒有一個合格的。五年內,當地村民得全部走人。不走,連人也快活不成了。”
南方漁網編輯:歐陽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